唐景山
(黑龙江省安达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省安达市151400)
1病因学
日粮配方不科学:奶牛食用高浓度日粮,无论是在泌乳早期、泌乳中期还是初生犊牛转向集中日粮时,如果饮食中添加过多的浓缩物,自相残杀后,瘤胃中会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显著高于瘤胃正常吸收的量,促进大量挥发性脂肪酸的积累,导致瘤胃pH值显著降低,会导致疾病。同时,如果瘤胃pH值低于5.6,大多数其中的糖基会发酵成乳酸,而乳酸本身会进一步降低瘤胃的pH值,而乳酸也会减缓瘤胃的蠕动,破坏瘤胃微生物平衡,并间接造成过多挥发性脂肪酸的积累(
饮食制备不当:唾液,作为奶牛重要的瘤胃缓冲液,不仅有利于饲养,而且反刍是唾液分泌和进入胃液的主要途径。但是,如果纤维饲料加工过细,会导致奶牛反刍次数减少,导致唾液不能起到正常的缓冲作用,导致发病,间歇性腹泻,采食量和乳脂率降低瘤胃蠕动减少:任何引起胃前阻滞的因素都会减少干物质的摄入。瘤胃pH值降低会导致瘤胃蠕动减慢,而瘤胃蠕动减弱会导致食物在瘤胃内堆积和渗出,导致乳酸菌大量繁殖,产生过多的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临床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奶牛产前1周、产后1个月和饲喂高精饲料期间。由于病牛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在实际育种中,其中风险更为严重。病牛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采食量减少、反刍延迟、不明原因腹泻、排泄稀软粪便,不能成堆,有的会排出少量混合粘液和稀粪,无消化的饲料颗粒,散发酸味。没有籽粒纤维病的信号,即没有籽粒纤维病的信号。病牛产奶量降低,乳脂率降低,体质虚弱,身体虚弱。另外,病牛通常容易发生蹄部炎症,并伴有肝脓肿、肿瘤性胃炎和不明原因死亡,从而改善病情消除率
3诊断
测量瘤胃液的pH值是诊断该病最准确和可靠的方法。一般用瘤胃导管收集胃液,但由于胃液中常混入唾液,这种方法通常不能准确测量胃液的pH值。在实际饲养中,用瘤胃鞘刺穿瘤胃收集胃液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一般将瘤胃鞘针刺入瘤胃腹囊,连接注射器抽取10ml胃液。此外,何时采集胃液也极大地影响了疾病的正确诊断。一般建议收集胃液8~5次喂食后数小时。瘤胃穿刺诊断通常适用于产后60天的牛,因为新生牛很容易患病。另外,由于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确保每组至少取10头奶牛进行穿刺。如果约30%的奶牛的瘤胃pH值低于5.5,则表明这组奶牛可能患有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当瘤胃pH值为5.6~5.8时,说明牛处于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边缘;如果牛瘤胃pH值高于8.5,则认为正常(
4防治措施
及时治疗:病牛可注射1000~1500ml 5%碳酸氢钠注射液静脉注射,然后每12小时注射一次解毒。当尿液pH值达到6.6时,立即停止注射。病牛使用2000~2500ml 5%葡萄糖生理盐水,发病初期可适当增加剂量,以补充足够的水和电解质。病牛可每天两次静脉注射2~250万IU四环素或100万IU庆大霉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如果病牛不断摇头或兴奋,每天两次静脉注射250~300ml甘露醇或山梨醇,以降低颅内压和减轻休克。另外,病牛还可以采取洗胃疗法,即洗胃用内径25~30mm的塑料管经鼻孔冲洗胃,管头与双口球连接,抽取胃内物,向胃内注水,从而冲走酸性产物和谷物口中的大量积水(
延长了从改变日粮到疾病环境的过渡期:奶牛饲喂高精度日粮时,瘤胃菌群的适应通常需要3周;瘤胃粘膜和乳头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一般在4~6周左右。因此,要求每隔5~7天逐步提高浓缩液的比例,以避免病害的发生。在奶粉的后期为泌乳奶牛提供产犊后日粮时,应保证充足的碳水化合物供应,以尽量减少瘤胃环境的变化。此外,应防止奶牛在分娩前更换牛棚,分娩后应更换奶牛和新生犊牛,以防止环境应激引起的疾病(
加强饲养管理:不同哺乳期的奶牛必须分组喂养,饮食配方必须根据其生理阶段进行适当调整。为防止奶牛过多进食谷物,建议日粮中粗纤维含量控制在干物质的18%以上,其中2/3为未加工粗纤维。第e日粮成分应多样化,粗料至少2~3种,混合精料至少3~5种。饲养方式为少食、定时定量饲养,保证奶牛消化功能正常。每天喂3次,先粗饲料后精饲料,先干饲料后湿饲料,先喂后喝水。每天户外运动2~3小时,保证身体健康,提高抗病能力。如果用渣滓饲料喂养奶牛,注意掺入适量青干草和麦秸,每天喂30~60克小苏打。奶牛主要饲喂青贮饲料,特别是品质较差的青贮饲料时,其生长发育缓慢还应定期增加小苏打和人造盐的供应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