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2017年畜牧兽医工作,制定本要点,有序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总体思路
2017年,全省畜牧兽医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畜牧业质量效益提高,加快畜牧业现代化,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加强畜牧兽医系统建设,努力开创畜牧兽医工作新局面,努力实现“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保增收”
二。重点工作
(一)努力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
1.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按照“增猪、稳鸡、促发展”的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我省畜牧业、肉牛业、肉羊业等发展思路,完善我省畜牧业、肉牛业、肉羊业发展规划。抓住“南进北养”和高价经营的有利时机,依托大企业发展规模化、高效化养猪业。继续稳定家禽生产。发展牛、羊、驴等草食性畜牧业,推广“山地繁育、川教”模式,扩大基础母畜群体,稳定发展基础指食草动物。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牧场,扩大优质牧场面积,促进奶业振兴(
2.培育新兴产业。按照“瞄准市场短板,实施错位发展”的思路,积极引进世界一流企业,在我省建设饲料添加剂、兽药原料、酶制剂、生物制品、饲料加工、有机肥等生产企业,形成一批新兴畜牧业支柱产业。同时,加强对现有饲料、兽药的整合和改造等生产企业,淘汰低端产品和落后产能,形成一批旗舰企业(
3.拓展基础产业。实施畜禽优质育种工程,制定猪、鸡、牛、羊的育种方案,明确育种方向,选择育种方法,以选择适合我国发展需要的新型畜禽品种,奠定良好的基础。加强优质畜禽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做好太行山羊、马神猪、山西黑猪、晋南牛的保护工作,推广高效育种技术以“金粉白猪”和“金兰绒山羊”为重点,建设国内优质畜禽供应基地
(二)以雁门关区农牧交错带建设为重点
1.加强粮食向饲料的转化。扩大退耕还林范围,在调整优化山阴县、天镇县等10个原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县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实施范围。各县换粮面积不少于2万亩。制定粮食饲料改革资金管理办法,发布绩效考核办法2017年,完成奶牛场和肉羊养殖场的规模化改革,组织奶牛场和肉羊养殖场的专业化生产,从而提高牧草生产的利用率。培育饲料收储专业服务机构和专业销售企业,探索建立规模化、商品化的优质饲料利用模式,支持建设2-3家专业饲料收购加工企业(
2.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继续支付CLO重视朔州市草畜业试点城市建设,总结案例,提炼模式,推广试点经验。大同、朔州已完成各市10万亩饲草种植,各县已开始培育1-2个10万亩以上的优势特色产业基地。朔州、大同、忻州、陆良各建设一个草畜一体化示范点(
3.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大同、朔州、忻州、吕梁启动1-2产业集群建设,引进一批农牧产品加工、包装、物流、研发企业入驻停车场(
4.完成试点规划和引导。太原朔州、大同、忻州、吕梁、娄烦四县的规划已完成,经省政府批准后报农业部备案。积极与农业部对接,总结完善试点工作,主办在我省召开的全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建设现场会议(
(三)努力转变畜牧业发展模式
1.加强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畜牧业产业升级工程,加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和家庭农场建设斯特尔斯。组织猪、蛋鸡、肉鸡、肉牛、奶牛、羊绒山羊的准备《肉羊、驴标准化养殖手册》形成了从入市到出市、从饲养管理到投入品使用全过程的标准化指导,从生产到防疫。组织建立全国标准化示范、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和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示范县,选择10余家养殖企业参加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活动,努力打造5个以上草根动物基地畜牧业技术推广示范县(
2.加强草原保护建设。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贴奖励政策,完善“十三五”生态补贴奖励实施计划。抓紧制定新一轮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吕梁市6.8万亩退耕还草任务。做好草原防火、草原鼠害防治、草原监测等工作,印发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在5个草地上进行了52个牧草品种的区域引种试验在我省区域试验站筛选适合我省不同类型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饲草品种(
3.加强畜禽粪便处理。总结推广适合我省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与综合利用的发展模式,以畜禽养殖大县为重点,以畜禽粪便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和利用设施配套建设,努力完成治理工程700家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设施(
(IV))努力巩固畜牧业安全发展的基础
1,突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贯彻落实国家调整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做好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禽流感、小型反刍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加强猪瘟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鸡新城疫,在每个城市选择2-3个规模化养殖场开展“先打后补”试点工作。我们将实施respo动物疫病基本免疫“一次总承包责任制”,建立县畜牧局长负责2-3个重点乡镇,其他局长负责1-2个乡镇的制度。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创建活动,增强突发性重大动物疫病应对能力,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加强兽医实验室监测能力建设和生物安全管理,全面提高疫情防控能力。实施预防工作的责任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做好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巩固原产地检疫的基础,严格控制屠宰检疫点,组织实施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技术竞赛,提高官方兽医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推动山西省智能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平台覆盖全省各市县,提高信息化水平动物卫生监督的信息化水平。加强活畜禽跨省流动监管,开展奶种动物跨省引进和动物诊疗活动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动物标识和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强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快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厂)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无害化处理厂(厂)建设,规范无害化处理补助资金的申请和使用程序,完善联动机制水产养殖保险和无害化处理之间的分歧。规范执法活动,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案件移送程序,组织开展全省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档案评估工作,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山西省动物防疫条例》经省人大审议修订发布实施(
(五)重点加强工业安全监管
1.加强投入品监管。全面了解饲料和兽医的情况我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严厉打击饲料、兽药非法生产经营,将所有饲料、兽药企业纳入监管范围。继续开展饲料、兽药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检查与处罚的联动,严惩违禁药品的生产和使用。做好兽用生物制品批量发放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疫苗质量安全。制定饲料、兽药生产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生产企业进行查处。Establi公司sh 15-20省级饲料生产示范企业。建立健全部、省、市三级饲料监管机制(
2.加强畜产品监管。扎实开展畜禽产品常规监测(风险监测),加强畜禽产品常规监测,按规定按时、准确报送检测结果。实施生鲜牛奶质量安全监控计划,通过飞行监控、远程抽检等方式实现监控全覆盖。继续开展鲜奶专项整治行动,严格落实“两个代表”要求加强对奶站和运输车辆资质的审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严格按时提交测定样品,确保完成3万头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任务(
3.加强畜禽屠宰监管。推进畜禽屠宰业立法管理,制定出台《山西省畜禽屠宰管理条例》、《乡镇小屠宰场监督管理办法》、《办法》《代表屠宰场管理畜禽屠宰的实施细则》和《山西省畜禽屠宰业发展规划》。扎实开展生猪屠宰“扫雷行动”。深入开展畜禽屠宰企业资质清理,对全省屠宰企业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召开全省畜禽屠宰现场会,组织屠宰企业学习科学先进的屠宰加工方法和管理经验,着力提高畜牧业收入和效益畜牧业发展。落实《关于实施“一个主体”产业扶贫的意见》,组织实施“8311”重大产业扶贫工程,落实30万亩粮食转为饲料、发展草畜业、40万头猪、3万头驴的任务。结合全省畜牧业分工布局,大力推进绒山羊“5222”养殖模式、肉羊“3122”养殖模式、借羊还羊“15+1”模式、生猪“211”养殖模式。继续开展畜牧业,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加强科技创新建立农业与农业挂钩的激励机制,促进农民与加工企业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支持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发展的利益。大力拓展畜牧业多功能发展道路,鼓励休闲观光牧场建设(
2.做好统计监测和预警工作。调整优化畜禽饲料生产监测方案,探索建立农户与饲料企业点对点数据交换模式。建立牲畜直接连接和报告的信息系统家禽大规模养殖记录管理和污染监督。抓紧市、县监测举报人员培训,加强数据核查和通报,确保数据质量。定期跟踪分析行业发展态势,加强关键时点态势研判信息报送,推动监测数据常态化、动态发布,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服务能力(
三、系统建设
(一)加强畜牧兽医系统建设。开展畜牧业制度制度调查,理顺畜牧业户主构成建立干兽医队伍体系,进一步完善岗位职责,争取政府对体系建设的支持。积极探索建设正式兽医和执业兽医队伍,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坚持“管行业,管作风”的方针,落实“13710”和“三大一大”工作制度,严格依法行政。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试点,鼓励各类合法市场主体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机构,提供优质、专业的服务国家畜牧兽医局
(II)组织和开展研究活动。组织开展现代畜牧业建设、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粮饲草畜牧业试点、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专项研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畜禽规范健康养殖,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组织各级畜牧部门、农场和龙头企业人员到外省调研,学习先进做法和经验总结经验,提高畜牧业发展水平(
(III)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开展畜牧业政策法规和项目管理专项培训,重点培训省、市、县及省直属相关人员,提高政策执行力。积极建设猪、鸡、蛋鸡、蛋牛、肉牛、肉羊、绒山羊等七个工业服务体系,结合农业部、山西农业大学、省农业厅等部门的力量,共同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人文科学。“绿色健康养殖”院士论坛在晋中市组织召开,围绕功能性畜产品与畜牧业经济发展战略、健康养殖与高效饲料、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四大主题,推广粮食养殖业,加快农区草食畜牧业发展,解决制约畜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四)加强宣传引导。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新闻舆论工作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省级报刊等的作用作为《山西日报》、《山西经济日报》和《畜牧医学导报》,重点抓好雁门关区农牧交错带建设,发展粮饲和草原畜牧业,畜禽标准化养殖,落实动物防疫中长期规划,围绕社会关注的产业政策形势等重要内容,围绕“全国山西省北方农牧交错带现场会议”等重大问题,做好政策解读,宣传和指导。各市、县每年至少报告一次,并纳入ass年度报告内容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