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鄯善
(辽宁省灵海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省灵海市121200)
奶牛布鲁氏菌病是一种Ⅱ类人畜共患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并在部分地区流行,对奶牛及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布鲁氏菌病疫情明显下降,九十年代又有所回升。因此,有必要对该病进行严格的诊断和科学合理的防治[1](
1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
1.1虎红平板凝集试验
该方法适合于田间试验和大规模筛选。在本试验中,the将受试奶牛的血清与抗原混合,然后放置反应物。结果将在四分钟内观察。布氏杆菌病平板凝集试验中的抗原,在培养基中接种抗原性好的布氏杆菌株,一定时间后收获细菌,加热灭活,离心后用虎红染色,悬浮于乳酸缓冲液中。判断结果时,根据凝集强度标准确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试验结果呈阳性的奶牛应通过补体结合反应试验和辅助试验进行进一步试验和确定。这种实验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判断方便,灵敏度高,价格低廉,但容易出现假阳性。因此,阳性结果的样品应结合试管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反应试验进一步分析,以确定奶牛是否感染布鲁氏菌病(
1.2试管凝集试验
在奶牛感染布鲁氏菌病后1-2周,牛的身体会受到刺激,在血液中产生1gm抗体。由于该抗体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在电解质作用下逐渐凝集形成可见的凝集反应,同时配置浊度管进行比较用实验管,从而判断结果。因此,我们采用凝集试验对奶牛进行血液采集。在每次试验中,必须以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和抗原作为对照来判断试验结果。因此,该方法繁琐、费时、费力,结果慢,但具有特异性,灵敏度高,实用性广。补体结合反应试验
1.3在目前奶牛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中,补体结合反应试验的特异性最好。该方法利用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补体,逐渐消耗补体补体反应溶液中的补体,导致浓度降低,从而可以检测到抗原或抗体。奶牛感染3周后,感染动物血清中出现IgG抗体,可通过补体结合反应检测。目前普遍认为该方法比其他方法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该方法常用于对虎红平板凝集反应和试管凝集反应
检出的阳性和可疑病畜进行进一步定性分析。奶牛布鲁氏菌病的防治
2。。1、做好养殖场消毒工作
布鲁氏菌病是传染病对光、热和普通化学消毒剂敏感。用日光照射10~20分钟,60℃湿热10~20分钟,3%漂白粉澄清液浸泡几分钟。此外,3%赖氨酸和5%乳酸消毒可在1-2秒内杀死病毒。牛场可以用3%漂白剂消毒,围栏可以用3%赖氨酸(
2)消毒。。2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疫情
购买奶牛时,要注意有关部门出具的检疫证明和免疫证明,防止购买病牛。养殖人员一旦发现可疑的布鲁氏菌感染动物,应立即报告t到当地村兽医防疫员或乡镇兽医站,隔离可疑患病动物,直至相关部门人员到现场检查核实,积极配合其工作并采取相应措施(
2。。3做好布鲁氏菌病疫苗
的接种工作。在布鲁氏菌病疫区,奶牛应接种布鲁氏菌病疫苗。可以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布鲁氏菌病活疫苗(一)和布鲁氏菌病活疫苗(二),但这种疫苗一般不给怀孕的动物和繁殖的雄性动物接种,而奶牛在接种前会先接种,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疫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n对每个人都有致病性,因此疫苗接种人员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感染[2](
2。。4对阳性奶牛
采取强制扑杀措施,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将可疑患病动物的样本送检测部门检测。一旦布鲁氏菌病被确认为阳性,患病的动物和奶牛必须被扑杀和无害的治疗。同时,对患病奶牛的乳及乳制品、流产胎儿、胎衣等必须进行处理,排泄物等也要进行无污染处理,防止人畜感染[养殖网:www.nczfj。本文介绍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从奶牛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诊断和防治措施两方面对奶牛布鲁氏菌病进行相关防治,以降低布鲁氏菌病的发病率,提高奶牛的生产和经济效益。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相信乳品业将更加健康稳定地发展,中国乳制品的质量也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鹏,龚瑞娟。奶牛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14(10):104.
[2]王力。奶牛布鲁氏菌病的净化措施[J]。今天的畜牧兽医,2010(1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