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口腔炎是消化道始端出现水泡性或溃疡性病变的一种内科疾病,即牙龈、舌、腭等口腔部位的黏膜炎症。主要特征是局部疼痛、口腔温度升高、大量流涎、食物摄入减少等。病牛还伴有蹄叉和蹄冠折断、跛行、行走不稳和表情冷漠。如果不及时治疗,它们会与其他细菌和病毒混合而死亡。让我们看看奶牛口腔炎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防治
1、Etiological分析
非感染因素。奶牛通常会生病,因为他们吃了太多太粗糙和硬的饲料,吃谷物芒或尖锐的异物,他们的牙齿运行不正确。此外,奶牛还可以通过食用刺激性物质引起疾病,如高浓度刺激性药物、氨和生石灰、有毒植物和缺乏维生素。另外,奶牛在食用发霉的饲料(
传染因子时,会发生霉菌性口炎。牛感染病原微生物,如水泡性口炎、牛粘膜病、口蹄疫、牛流行热、牛恶性卡他热和坏死杆菌,可引起该病(
2.临床症状
卡他性口炎。病牛进食缓慢咀嚼,有时呕吐混合泡沫。口腔黏膜潮红肿胀,口腔温度和气味较高,皮毛灰白,有泡沫状粘液流出口腔,但精神和体温无明显变化(水泡性口炎。潜伏期一般为3~7天。发病初期,病牛体温显著升高,可达40~41℃,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反刍次数减少,但饮水量增加,鼻、口粘膜干燥,耳根发热。在唇粘膜和舌头上形成米粒大小的水疱,小水疱经常相互融合形成水疱形成大水泡,含有黄色透明液体。1~2天后,水疱破裂,水疱皮脱落,会有不平整的边缘和浅红色的烂斑。病牛流涎多,导致喂养困难。有些病牛的乳头和蹄子上甚至有水泡。病程一般1~2周,预后良好,基本无死亡(
溃疡性口炎)。病牛通常口腔黏膜坏死,出现从针尖到大豆大小的腐烂坏死斑点,还有脏的灰色粘液流出并散发恶臭,有时还夹杂着少量血液(
3鉴别诊断
奶牛因营养缺乏可出现口腔炎症状,如维生素B2或维生素C缺乏、微量元素锌摄入不足等,但一般不出现体温升高、蹄冠折断、跛行等症状。患脑脊髓膜炎、破伤风的奶牛也会出现唾液口炎症状,但牛口炎不会使机体出现耳朵竖直、角紧张、全身痉挛、吞咽障碍、舌面干燥、舌头长时间伸出口外等症状。奶牛饲喂粗糙锋利的饲料,直接损伤口、舌和牙龈内壁,造成创伤性口炎。A.这一次,通常没有抑郁、蹄冠折断和跛行等症状。同时,可根据饲草条件确定。当牛被兽药和杀虫剂中毒时,它们也会出现唾液口炎症状,但它们经常突然生病,主要是因为它们吃了大量的豆类和发霉的饲料,或者接触过有毒药物。奶牛患唾液腺炎,即舌下腺炎、颌下腺炎、腮腺炎时,虽然有大量的唾液口炎症状,但四肢活动正常,舌头和牙龈上没有水泡或溃疡性病变(
4.预防措施
西医治疗。主要用于病牛口腔消毒和消炎。一些严重的症状应与心脏补液相结合。不能吃的可以用小米粥加适量白糖喂养。对有食欲的病牛,进食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漱口;当口腔持续流涎并发出异味时,可喷1%的鞣酸溶液或2%~3%的硼酸溶液清洗,每天两次。然后在伤口表面涂抹适量碘甘油,再撒适量牛羊口疮速愈粉(主要由薄荷、连翘、金银花等组成)。病牛症状较轻的,每公斤体重肌注15万IU青霉素和6.5万IU链霉素,每日2次,连续3天;如果症状严重,每公斤体重可静脉注射200000 IU青霉素,每天一次,连续4天;同时,采用口托药袋的方法,即在布袋中装入适量的明矾和磺胺类药物,然后装在病牛嘴里,每天更换一次。对于少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的病牛,还需要注射由20~40ml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和4~8M组成的混合溶液青霉素G钾每日两次,连续2~3天;对少数体质弱的病牛,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1000~2000ml。所有病牛应隔离治疗,通常在治疗5~7天后(
加强饲养管理。牛需要定期严格检疫,禁止从疫区引进牛。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增强自身抵抗力。牛棚应保持清洁、温暖、干燥和适当通风。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外壳,以确保清洁并减少细菌繁殖。在奶牛的日常饲喂过程中,我们发现注意选用优质饲料,避免杂物;禁止饲喂霉变、污染或混合芒的饲料,饲喂营养丰富、维生素充足的绿色饲料。如果奶牛有咽炎、感冒等疾病,应积极治疗,避免继发水疱性口炎。如果感染牛感染了传染性口炎,应从易感动物(牛)、传播途径和病原微生物三个方面进行预防,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对已患病的病牛,应立即进行隔离消毒,避免疫情传播,对亚健康奶牛应及时隔离消毒e注射适量高免疫血清预防,加强日常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