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骨羊产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具有耐粗、抗病性强、生长快的特点,尤以黑骨黑肉为甚。乌骨羊是除乌骨鸡以外的第二种具有可遗传乌骨性状的动物,命名为兰坪乌骨羊,又称乌骨羊(
,根据乌骨羊养殖场地要求,羊舍应位于朝北朝南,日照充足,空气流通性好,干燥卫生,保温性能好。“立冬”前,应封堵风洞,确保屋顶无漏雨、无通风四面八方,地面无湿气。对破旧、漏水、多风的羊舍要及时修复;在寒冷的冬季,羊舍的出口和通风口应挂草帘或棉帘,以防“贼风”的入侵
农户应合理放牧。在有放牧条件的地方,除冬季大雪天气外,应坚持每天放牧。尤其是在初冬,干叶仍然丰富,耐寒植物也生长。在这个时候,他们应该吃草快,出来晚,回来早,这样羊可以吃更多的草,尽可能多。放牧时应选择地势晴朗、高而干燥、水分较好的牧场er源,并注意先阴坡后阳坡,先沟底后沟坡,先低草后高草,使羊少走多吃草;坚持逆风出游,顺风归来,使绵羊逐渐适应寒冷;把母羊放在牧场附近,把羊养在离牧场较远的地方,把虚弱的羊分别放在草多的牧场上;加强监管,防止羊带泥、带霜、带雨吃草。在冬季旱季,绵羊仅靠放牧很难满足营养需求,因此宜实行减半放牧白天放牧,半天补饲。这样,既能减少体力消耗,又有助于保持脂肪、增加脂肪。冬季可利用人工牧草如禾本科牧草、无芒雀麦等作为补充饲料。一只成年绵羊每天喂食0.5-1.0公斤。如果羊的数量少,可以把草放在篮子里,然后提起篮子喂;羊多的时候,可以自制草架喂草,也可以把草捆在羊能吃的高度
喂草,如果尽可能提高产羔量,饲养员可以缩短母羊的空旷期。力争每年生产两到三个轮胎. 母羊交配两个月后,可以通过触摸胎儿来判断母羊是否怀孕。其方法是在早晨羊空腹时,将颈部夹在两腿之间,双手放在母羊腹部下方乳房前方,从两侧向上轻轻提起,用左手从羊的右腹部向左侧反复推揉,如手感一团是羔羊;两只手各摸一块硬,为双羔羊;如果没有,就不要怀孕。对怀孕母羊,用带线的阴道海绵塞蘸激素(如氯前列烯醇),涂抗生素,放入母羊阴道,用激素促发情。经过17~2L天,海绵状物拔出g,母羊发情率可达95%。母羊还可注射20-50微克促排卵激素2,治疗后2-4天即可发情。采用光刺激法,将母羊和公羊集中成一个圈,每天光照20小时。60天后,母羊转为自然光照,60天内可发情2~3次。而且交配后受胎率较高(
经常做好驱虫防疫工作,因为乌骨羊在饲养过程中,很容易被内外寄生虫感染,导致绵羊生长缓慢,抵抗力低,严重者甚至死亡,因此养羊户应根据寄生虫的流行情况每年进行驱虫和药浴。春季通常是第一次驱除线虫。左旋咪唑或虫可星常用于驱除线虫。硝基氯酚每5-7天一次,用于驱除线虫,秋季再次使用。药浴应在春季和秋季每年进行一次。沐浴应在阳光明媚、水温为35℃的温暖天气下进行℃ 0.5%-2%敌百虫加硫磺1-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