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乌拉盖管理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以来,生态移民区发生了三次变化,搬迁农牧民(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牧民迁居后,迁出区的草原得以休养,自愈能力强。结合“围封”、“禁牧”、“人工种草”等综合治理措施,可迅速恢复草原植被,扭转草原荒漠化、退化趋势。牧草的植被覆盖率由20%提高到60%,平均草高由8.01%提高高达27.97cm,优质饲料比重提高了4%,可食性亩产达到30kg
,移民收入稳步增长。原安置区生态环境恶劣,草畜矛盾突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丧失,农牧民生活困难。移民迁入城镇后,政府在住房、就业、资金、技术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移民大多有新兴产业发展,经济收入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9年,p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增长近70%(
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移民摆脱了传统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模式,从事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眼界开阔。学科学、用科学、求质量、集约经营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现在广大移民已经认识到,草原是牧民生存的生命线。只有平衡草畜关系,科学饲养牲畜,才能提高我国畜牧业的竞争力实现草地的可持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