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黑头病,也被称为组织滴虫病或盲肠肝炎,主要影响鸡和火鸡。它分布于世界各地,以便血、贫血、肝坏死和盲肠溃疡为特征。虽然成年鸡可以感染,但症状并不明显。这种病在夏天很常见。如果治疗不及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将显著增加。发病后,鸡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给养鸡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该病的病原体是组织单胞菌,又称盲肠肝炎。该病多发于春末秋初的暖热季节。鸡、火鸡、鹧鸪野鸡也会被感染。这种疾病是由组织单胞菌进入盲肠壁繁殖、进入血液并寄生于肝脏引起的。2周至4个月龄的鸡极易受感染。潜伏期为7-12天。成年鸡也可能被感染,但它们是隐性的,成为携带者。鸡群管理条件差、鸡舍潮湿、人满为患、通风不良、光照不足、饲料质量差、营养不良等都是致病原因。现介绍南平市延平区西沁镇一养鸡户鸡黑头病的诊治经验,供同行参考本市分三批养殖不同规格的优质土鸡18365只,其中2005年10月从延平区下道镇收购优质土鸡6000只,3周后开始发病。发病初期,雏鸡情绪低落,食欲不振,羽毛疏松无光泽,翅膀下垂,身体卷曲,怕冷,常挤在一起。有些病鸡会有血便:发病后7-8天,会出现干酪样大便。后期鸡冠充血,呈深黑色,黑头现象明显。截至2005年11月中旬,共有2356例和897例死亡,死亡率很高38.07%
2尸检变化
对35只死鸡进行了尸检。主要表现为盲肠壁增厚、肠壁浆液性渗出和出血,肠腔充满干酪样脏物。少数阻塞了整个肠腔,肠管异常增大。严重的盲肠穿孔引起腹膜炎和粘连到邻近器官。肝表面可见黄色或黄绿色圆形坏死灶。坏死灶边缘呈放射状分布,如拇指大小,散在或紧密附着于整个组织表面,中部稍凹陷,边缘隆起。坏死的根据发病季节(秋季)、临床症状(特征性硫色大便排泄)和尸检特征(肝脏表现为典型坏死和盲肠干酪样肿胀),病灶延伸至肝实质深层(
3诊断
3.1)。鸡黑头病的临床诊断,又称组织滴虫病或盲肠肝炎
3.2病原学检查:取病鸡新鲜盲肠内容物,用温生理盐水稀释制成悬滴标本。在显微镜下,发现有许多具有钟摆状运动的原生动物。可诊断为鸡黑头病(
4项防治措施
① 复方地君净混悬液30mg/公斤体重并喂给鸡。第一次剂量加倍,连续服用10天。同时给予200克AD3E粉和100克普乐健(5%氟苯尼考)预防继发感染,恢复肝功能,增强抵抗力(
2.服用强力白骨舒(每公斤水1克)7天,强身健体,提高机体抵抗力,加速鸡的恢复(
③ 7天后,用盐酸左旋咪唑以25mg/kg体重的速率驱除鸡体内异弹蚴,以消除组织单胞菌(
的传播途径。4.加强饲养管理,防止鸡群拥挤,保证鸡舍通风良好,完成饲养e饲料配比和充足的饮用水(
5.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卫生消毒。及时清除鸡舍内的湿稻草和粪便,始终保持鸡舍清洁干燥,空气新鲜(
通过以上综合防治措施,鸡群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所有重症病例均得到无害化治疗。10天后,精神状态、饮水、饮食、粪便均恢复正常
5讨论与体会
1.与鸡球虫病的鉴别诊断。在临床症状方面,在疾病开始时,会产生黄色和浅绿色的泡沫状粪便,并出现bloo大便不多见。中期排出褐色、恶臭粪便,后期排出黑冠;球虫病是红色或暗红色干燥或粘稠的粪便,而牙冠正常或苍白。尸检改变,鸡黑头病盲肠一侧或两侧较大,粘膜出血,干酪样渗出物或死物形成凝血栓子,堵塞肠腔,使盲肠肥厚,呈香肠样,肝表面有特征性溃疡性病变;球虫病是指双侧盲肠肿胀,有血便或粘膜碎片,浆膜上有小白点或不规则出血点,肝溃疡病变一般不可见n(
2.专业家系大小鸡混养,管理混乱,鸡舍通风不良,羊群拥挤,光线不足,饲料质量差(当地饲料厂生产-无生产许可证),消毒不规范。它是鸡黑头病的诱因,也被称为组织滴虫病或盲肠肝炎。建议加强科普工作,完善管理措施,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卫生消毒工作,完善保健措施,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加强饲养管理,促进健康发展保持鸡舍干燥。② 鸡舍墙壁、操场和用具每周用3次烧碱消毒一次。③ 鸡异横纹肌的卵中常含有组织单胞菌,应定期治疗。④ 因为成年鸡可以携带组织单胞菌感染,小鸡生病。因此,有必要对成雏鸡进行分离。⑤ 一旦发病,应立即对病鸡进行隔离和治疗,并对假定健康的鸡采取预防措施。当重病鸡数量较少时,应尽快将其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