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野猪是我国培育的一个新品种。经过十多年的推广,它已成为一个新品种,在养殖业低迷的气候下继续流行。随着野猪养殖技术的日益成熟和规模化养殖的前景,特种野猪养殖中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需要引起重视。
1.特种野猪纯度越高越好
实践证明,特种野猪的纯度为62.5%~75%。这种野猪不仅可以作为种猪繁殖,还可以作为商品猪投放市场。纯度在75%以上的特种野猪不仅繁殖能力较低,生长速度较慢,而且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来保证仔猪的成活。
2.只引进纯种野猪,与当地母猪杂交,培育特种野猪
目前,杜洛克作为第一代杂种(纯度50%)特种野猪的母本在业界得到广泛应用。其他品种的体形、毛色和胴体瘦肉率均不理想。然而,引种人的科学选择有两种:一是引种纯野猪和50%纯度的特种野猪,培育75%纯度的特种野猪;二是直接引进纯度75%的特种野猪进行扩容。这样可以避免以下缺点:1)杂交一代纯度仅为50%,需要两次复配才能达到75%,延长了育种周期;2)多产杜洛克母猪的体型比野猪大得多,不利于公猪杂交繁殖;3)纯种杜洛克母猪的价格远远高于50%纯度的特种野猪。
3.卖种子赚钱
如今,野猪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市场也越来越规范。建立种猪养殖场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必须有严格的淘汰选拔制度,建立独立的种猪档案。同时,必须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避免近交,方可销售。小农场一般很难达到标准。从长远看,农民要搞规模化养殖,走游戏市场和产品深加工之路。

4.水产养殖管理
很多养殖户在养殖野猪时,都会人为地给野猪断奶,以便早点养殖,让仔猪早点上市。由于乳腺发育不全,泌乳量小,喂养时间短,早期断奶容易导致仔猪体型小,体质弱,对环境和胃肠功能的适应性差,极易引起疾病。
特种野猪天生耐粗粮,喜欢吃青草蔬菜等绿色饲料,并吃少量食物。在人工饲养中,绿色饲料占70%,每天仅2餐。然而,一些养殖户用全价饲料喂养野猪,使野猪不会因脂肪过多而发情。
许多特种野猪养殖户不重视疫苗的使用,或者免疫方法不规范、不科学。此外,一些特殊种猪户卫生防疫观念淡薄,很少采取消毒措施。其实,消毒是一种简单、有效、根本的防病措施。每五天对猪场进行一次清洁消毒,在养殖场、生产区、猪场门口设置三级消毒池。人员进出时必须消毒、更换工作服。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