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技术 - 苗猪 - 防止新生苗猪死亡的方法有哪些?
苗猪养殖

防止新生苗猪死亡的方法有哪些?

编辑:养殖网 浏览: 184次

断奶前苗猪死亡率可为10%~25%,甚至更高。这取决于猪群的遗传、母猪营养、生产者的管理能力。导致断奶前苗猪死亡的原因有很多,许多生产管理技可以降死亡。

对初生苗猪来说头3天是**危险的时期,其中有60%(甚至80%)的苗猪在这段时间里死亡,如果在出生的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内做好一些基础的护理,就可以救活很大一部分以后可能会死亡的苗猪。

苗猪突然死亡什么原因?

一)挤压

挤压占所有断奶前死亡的28%一46%。虽然这个数字不能反映死亡的原因,它却告诉我们许多苗猪不能从母猪身下及时逃走。

下面的做法可以帮助降低因挤压致死苗猪的数量:

1.保持苗猪的环境温暖、干燥,帮助它们生后尽快吃上奶。这可使苗猪更强壮,使它们有能力避免被母猪压死。

2.照顾分娩母猪,如果个别母猪在分娩时烦躁不安,要把所有苗猪圈在有加热灯的育仔室或育仔箱内,直到分娩结束。挤压造成的损失大部分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和出生后的**天。

3.分娩时记录每头母猪的表现,这可提醒你在下次分娩时注意这头母猪潜在的问题。

二)苗猪虚弱

弱苗猪是出生时处于昏睡状的苗猪。这可能是分娩持续时间较长、能量储备较低或遗传原因导致的结果。这些苗猪通常吃不上初乳,因此容易饥饿而被母猪压死。应将那些苗猪放在单独的乳头下面以利于吃奶。

三)饥饿

在产床或猪圈里因饥饿死亡的占苗猪总死亡数的21%

1.体弱初生体重小吃不到初乳导致的饥饿。是因为在跟强壮的苗猪争抢乳头的时候争抢不到,这个时候就需要人工的辅助把体弱的苗猪调到靠前的乳头进行扔吃奶的位置固定。

2.较大的苗猪也会因饥饿而死亡。出生7天左右的苗猪饥饿取决于母猪。苗猪发育较快时,一部分母猪不能分泌足够的奶以满足全窝苗猪增长的需要。另外,当苗猪错过一次或几次吃奶时,其它苗猪会很快吃完空乳头的奶(不管乳头空闲时间多短)。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会很快学会识别出挨饿的苗猪。

四)疾病

因疾病死亡的占初生苗猪死亡总量的19%这类死亡主要原因是消化道障碍和下痢。因疾病死亡的苗猪并不是主要的原因,但是有些时候疾病会导致整窝甚至整群的死亡。

五)寒冷

如前面所说的苗猪畏寒、怕湿,因为苗猪刚生下来身体是湿的、体毛稀少、皮下脂肪很少身体的机能不健全单环境温度低于34度的时候苗猪就会受凉

1.为保持苗猪的体温在出生时用干毛巾或者抹布进行擦干放入保温箱

2.头3天温度保证在36度随后每3天降低2度直到24度

3.为苗猪提供温暖、防风的补饲区也是保证苗猪小环境的有效方法。补饲区为苗猪提供温暖、干燥的休息场所并保护苗猪免受笨重母猪的伤害。苗猪补饲区应有固定的地面。

防止新生苗猪死亡的几项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苗猪的抵抗力

分娩舍要搞好环境卫生,注意消毒 待产母猪进入产房之前要将产房清扫干净,用相关的消毒液对地面、墙壁和圈栏进行消毒。墙壁、门窗有破损时应进行修补,防止贼风,保持温湿度良好(产房内温度为16℃~21℃,湿度为55%~75%)。地面要光滑,同时检查保育箱、产热灯、水嘴、饲槽等功能是否正常。必要时可用高锰酸钾(21g/m3)和甲醛(42ml/m3)进行熏蒸24小时,之后敞开门窗闲置3天~5天后即可进猪。

苗猪生后1、7、21日龄 可用长效土霉素进行三针保健,1日龄注射长效土霉素0.5毫升,7日龄注射0.6毫升,21日龄注射2毫升,可有效地预防苗猪腹泻、早期呼吸道综合征,显著提高苗猪的成活率。

苗猪补铁补硒。苗猪生后3天肌注牲血素1毫升;3天~5天补硒,肌注0.1%的亚硒酸钠维生素E0.5毫升,断奶前再补1次。这样可以防止苗猪下痢、白肌病、营养性贫血等。

2.加强保温防压工作

新生苗猪对于寒冷的环境和低血糖是极度敏感的,皮毛稀薄,皮下脂肪少,体内存备的能源仅够1天使用,而且体质差的苗猪也很容易被母猪压死,所以保温防压是非常关键的。新生苗猪的体温为39℃,环境适宜温度为30℃~34℃,母猪适宜温度为16℃~20℃,所以产房内温度为20℃,随着苗猪日龄的增加,按每3天递减3℃,直至断奶前递减至22℃~25℃。初生苗猪死亡因母猪卧压致死的大约占非感染性死亡数的20%,提高温度,补充能量可以降低这种现象。

3.让苗猪尽早吃上初乳

苗猪出生后要在1小时~2小时内吃到足够的初乳。苗猪出生后1小时内,由人工辅助吃上初乳,出生后2天~3天内要固定好乳头,把初生弱小的苗猪固定在前排乳头,初生强壮的苗猪固定在后排乳头。如果母猪的产仔数超过母猪乳头的数量或者乳量不足,要及时做好寄养或人工喂给牛奶等代乳品。寄养时为了防止“奶妈”拒哺或咬寄养苗猪,可将被寄养的小猪身上涂上“奶妈”的尿或奶水,使“奶妈”嗅不出被寄养苗猪的气味。

4.增加母猪营养

除了正常的饲养外,妊娠后期要加强营养供给,进行短期优饲。如每头每天增喂1kg以上混合精料或在原饲粮基础上添加动物性脂肪或植物油脂(占日粮的5%-6%),以有助于提高苗猪初生重和存活率;补充脂肪还有利于提高初乳和常乳的含脂率。在母猪产前1周的日粮中添加维生素C,可大大减少苗猪脐带出血及苗猪产中的死亡率。

5.母猪产前“减毒”

于妊娠后期85天至分娩前5-7天,用相关敏感药物做好“母猪减毒”工作,主要是对蓝耳病、圆环病毒感染、繁殖障碍性猪瘟、伪狂犬、霉形体感染等经母仔传播或并发的病原提前处理,降低发病率,并且在妊娠后期做好抗应激工作,以防流产。推荐方案:于分娩前30天用复方替米先锋+抗病毒I号粉+水溶性阿莫西林300ppm,连续拌料15天;同时在母猪分娩前后一周注射长效阿莫西林(15mg/kgw)或长效土霉素(0.2ml/kgw),以防治母猪三联症(子宫炎-乳房炎-无乳综合征)。

母猪在分娩前40天做好相关疫苗的免疫工作,如大肠杆菌苗、苗猪红痢、萎缩性鼻炎、伪狂犬等,建议免疫前后使用清开灵注射液注射1-2次。

导致苗猪突然死亡的几种常见病

(1)猪痢疾

苗猪49-84日龄,四季发生,先急性爆发,后为慢性,不易清除。流行初期,未显症状突然死亡。多数不同程度腹泻,先拉软便,渐为黄色稀粪,内混粘液或血。主要是结、盲肠粘膜肿胀、充血和出血,肠腔充满粘液,有麸皮样伪膜。显微镜检查肠粘膜涂片有大量密螺旋体。痢菌净口服和注射非常有效。

(2)急性苗猪黄痢

以1-3日龄**为多见,**急性的苗猪于生后数小时看不到症状突然死亡。发病苗猪排黄色稀粪,内含凝乳小片,顺肛门流下,其周围多不留粪迹,易被忽视。腹泻重时,小母猪阴户尖端和后肢被粪液沾污,病猪减吃或不吃奶,精神差,肛门松弛,排粪失禁,脱水消瘦,**后倒地昏迷死亡。

(3)白肌病(肌营养不良)

白肌病多发生于20日龄左右的苗猪,患病苗猪身体健壮而突然发病。体温正常,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迫促,喜卧,常突然死亡。发生白肌病的原因是硒缺乏。

(4)吃奶苗猪的口蹄疫

通常呈急性胃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5)苗猪水肿病

多发于断奶前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营养好和体壮的苗猪,突然发病死亡。有些先轻度腹泻后便秘,有些眼睑等水肿,或作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解剖表现主要是水肿,胃大弯、贲门部胃粘膜与肌层胶冻样水肿,肠系膜、皮下等也水肿。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苗猪养殖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