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技术 - 苗猪 - 规模化猪场断奶苗猪应激综合症防治
苗猪养殖

规模化猪场断奶苗猪应激综合症防治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23次

断奶仔因诸多应激因素和机体抵抗力下降,往往会导致断奶后的2~15天内仔腹泻或水肿,少数为内毒素休克,称为断奶仔应激综合症。断奶仔应激导致仔发病、死亡或生长停滞,给养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 1.1 断奶应激 1.1.1 营养应激。仔由吸吮含香味、高营养的母乳和少量的硬颗粒料或散料,断奶后转向只吃营养成份较差料,造成营养应激。 1.1.2 环境应激。仔断奶后,离开了母所处的优越环境,转入条件较差的保育舍,周围的环境、栏舍、温度、湿度、伙伴等均发生了变化,导致环境应激。 1.1.3 争斗应激。由于断奶后的重新组群、群序的关系导致仔争斗、咬架,也是一个严重应激。 1.1.4 心理应激。母仔分离,突然失去母的爱抚和保护,加上断奶后,仔并窝、争斗位次都对仔产生心理上的压力,造成心理应激。 1.2 断奶仔机体内的不适应 1.2.1 仔消化机能不健全。小肠内壁上有绒毛和隐窝,养分通过绒毛而被吸收,而隐窝则分泌肠液,断奶后**天内,绒毛变短而隐窝则加深。 1.2.2 消化酶分泌不足。断奶应激,仔体内胰蛋白酶活性受到影响,降低了中蛋白质水解度,增加了大肠杆菌的生长所需养分。 1.2.3 胃酸不足。仔阶段不能分泌足量的盐酸,断奶后采食(一般呈碱性),胃中pH值升高,增加了病原体进入小肠的机会(大肠杆菌宜在碱性中生存)。 1.2.4 免疫机制不健全。断奶应激导致母乳提供的被动免疫抗体突然中断,仔体内发生一定的生理功能紊乱,致病大肠杆菌乘虚而人,并产生毒素,导致断奶后的腹泻、水肿、圆环病毒和内毒素休克等病。 2 断奶仔应激综合症防治 2.1 饲养管理 2.1.1 怀孕母分前、后阶段按标准饲养,保证产出体重大而健壮仔。 2.1.2 仔出生后3~4天、12~13天各注射1~2毫升右旋糖酐铁注射液。 2.1.3 仔出生后5~7天补料,锻炼胃肠。断奶前2-3天减少母乳供应,母减料则少产奶,减少仔吃奶次数,迫使仔多吃料。 2.1.4 断奶时,先赶出母,仔留在原栏饲养一周后,混群转入保育舍,仍喂哺乳仔料,使心理应激与混群应激、环境应激不在同一时间发生。 2.1.5 断奶后喂料要逐渐更换。每天喂5~7次,限饲七、八成饱。 2.1.6 保证充足的饮水,并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避免喝脏水和母尿。 2.1.7 保育舍应彻底消毒,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保暖(20℃~22℃)。 2.1.8 舍内放置木棒、石头、铁器、铁环或挂五颜六色的塑料袋,让玩耍,预防咬耳、咬尾、打架。 2.1.9 断奶后的15天内,禁止给仔阉割等任何不良刺激,避免因应激诱发水肿病而感染链球菌病。 2.2 免疫接种 2.2.1 仔水肿病。用水肿病多价灭活苗,14~18日龄仔每头颈部肌肉注射1毫升,可降低水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2.2 大肠杆菌病。孕产前40天、15天各注射一次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经初乳获得抗体,保护仔。 2.3 断奶仔营养 2.3.1 杜绝使用发霉变质和酸败的,降低中的盐类含量和抗原物质的含量,如采用低蛋白高氨基酸、熟化程度较低的。 2.3.2 内添加5%乳清粉、血浆蛋白粉。乳清粉一方面改善适口性,提高仔采食量;另一方面,在消化中乳糖产生乳酸,降低肠道pH值,抑菌,促消化。血浆蛋白粉内含大量抗体,仔食后增强抗病能力。 2.3.3 近两年来,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仔中加入断奶宝(主要成分:高效抗生素+胃肠黏膜修复剂+促吸收剂+乳化剂+外源酶制剂),预防仔断奶应激引起的腹泻、水肿病,效果较好。 2.4 治疗 2.4.1 断奶仔腹泻。首先口服补液盐+电解多维,。 2.4.2 仔水肿病。急性水肿病,突然死亡,来不及治疗。慢性水肿病,其治疗原则是:首先用痢菌净或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抑菌;其次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脱敏;其三用速尿或双氢克尿塞利水;其四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及微生态制剂。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苗猪养殖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