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苗猪腹泻的临床诊断
1、体温
体温正常:寄生虫、非病原性、猪血痢(猪大量出血后)
体温升高:以40℃为界线,病毒性腹泻苗猪体温会上升,超过40.5℃~41℃;细菌性腹泻初期苗猪温度会升高,达到41℃后,体温会下降,总体来说,病毒性腹泻的苗猪温度要比细菌性腹泻的低。
2、发病日龄
发病日龄不是**的,此表是根据大量的数据统计得来的发病规律,7日龄后感染的疾病多,依据时间的远近区分。
3、稀粪性质
细菌性拉稀的粪便有腥臭味pH﹤7,病毒性拉稀的粪便没有腥臭味,测试pH﹥7。
(注:pH试纸我们不要选择1-14纸值,选择pH 6.5-7.5纸值的更加精准,粪便颜色不一样是因为与其感染的细菌有关。)
4、死亡率(%)
5、临床症状
病变区域局限于小肠,肠壁变薄、透明,其内充满黄色液体并膨胀,3周龄。
肠绒毛萎缩,脱落,水肿,炎性细胞浸润。
二、苗猪腹泻的原因
1、断奶应激:包括母猪奶水不够、人工哺乳、温度湿度等;
2、生理性拉稀:主要由于过早的饲料更换,苗猪肠胃适应不了,不能消化;
3、母猪异常,直接影响到苗猪;
4、营养性的拉稀:因为饲料里面的抗生素、矿物质、维生素等都能影响到苗猪腹泻,有些养殖户看到苗猪拉稀就马上使用抗生素,这是值得深思的。一般而言,如果是细菌性的拉稀可以得到治疗,如果是营养性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只会破坏肠道原有的菌群,加重苗猪的腹泻;
5、病原性腹泻(细菌、病毒、寄生虫)。
三、苗猪腹泻的防控方案
1、猪场生物安全
母猪分娩前将产床和母猪清洗消毒;
2、猪舍环境
温度、湿度、通风。
3、苗猪与母猪的免疫
(1)口服免疫:快速激发肠粘膜,产生sIgA,保护肠道;
(2)肌注免疫:先快速诱导细胞免疫,后产生体液免疫。
双管齐下,双重保护。
NO.1 产前常规免疫2次(产前35d和15d,1头份/次)
结果表明:二联活于产前35d和15d免疫2次后,乳汁中IgA抗体显著升高,达到免疫保护值以上(乳汁中sIgA抗体OD值≥1.5即可保护)
NO.2 产前7天紧急免疫1次(2头份/次)。
产前活疫苗免疫至少2次,首免必活苗,产前15-20天必活疫苗,旨在乳汁中产生更高的sIgA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