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原因:
1.哺乳母猪换料或患病:哺乳期间的苗猪主要通过母乳获得营养,哺乳母猪换料和患病会直接影响乳汁的成分和品质,从而影响苗猪健康。
2.苗猪早期断奶:为提高母猪繁殖率,在苗猪三周龄左右时往往就给苗猪断奶,以达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母猪繁殖率的目的,但苗猪的营养性应激也随之加重。
3.病原微生物:苗猪消化道尚未发育完善,胃腺分泌胃酸机能低,难以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繁殖,从而引起肠道炎症导致腹泻。
4.微量元素:苗猪体内微量元素应保持平衡,缺乏铁、硒、锌、铜等元素,会造成苗猪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从而出现腹泄。
综合防治:
1.按照防重于治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措施:重防母猪早防苗猪,尽量减少应激,增加日粮中的复合维生素含量。
2.对养殖场进行彻底消毒,尽量减少养殖场内的病原微生物。
3.给临产母猪注射大肠杆菌疫苗,使母猪快速的产生母源抗体从而使苗猪获得较高的免疫力(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各注射大肠杆菌疫苗1次)。
4.在苗猪出生3日龄时注射“右旋糖苷铁”,5-6日龄补水时加入少量人工盐,7日龄补料促进苗猪消化道发育。
5.苗猪出生后采取3、7、21日龄保健计划:苗猪在3日龄注射可林霉素1ml,7日龄注射酷睿增效磺胺1ml,14日龄注射附红A+B1ml进行保健预防。
6.治疗方针:抗菌、消炎止泻、母子兼治。
使用“使用电解平衡态”灌服,可有效解决苗猪体内酸碱失调,和补充苗猪拉稀脱水所缺的糖。如怀疑有病毒感染,可同时配合“湿热痢A+B”治疗,效果非常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