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技术 - 苗猪 - 苗猪球虫病的**新资料
苗猪养殖

苗猪球虫病的**新资料

编辑:养殖网 浏览: 415次

由于在仔球虫病发病、诊断、危害和防制方面的新发现,现在饲养者和对此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了解得更多。

球虫病是仔阶段**常见的腹泻性疾病。此病是由等孢球虫(Isosporasuis)引起的,表现为出生后第二周(有时候是第三周)发生非出血性的黄色至白色腹泻。临床症状并无特别之处,受害仔并不中止吮乳,死亡率很低。

然而,仔球虫病常常会伴发一些继发性疾病(比如一些由细菌引起的疾病)。仔球虫病的控制和预防依靠综合采取卫生措施和治疗措施。

感染和临床症状

此病的发生是由于处于敏感年龄的仔感染了一种单细胞原虫一一等孢球虫。该虫会在仔的肠道粘膜中增殖。仔吃下了存在于环境中的休眠期虫体(卵囊)就会受到感染,母在这一个过程中并不起流行病学作用,母分娩所在的环境

受到污染才是有意义的因素。

不太多的卵囊就可引起严重的临床感染。重要的因素是仔受感染时的年龄:年龄越小就越敏感,临床症状也就越严重。3周龄以后受感染就不再有临床症状。感染剂量的影响显然没有感染时间那么重要。这些发现也可解释为什么同一窝中的仔所受感染的程度很少同样严重。如果感染压只是积聚在产圈内(等孢球虫的繁殖周期很短,小于1周),那么感染就会传遍全窝仔。临床症状一般在6~12日龄后会减轻,但受害窝仔所受的负面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

卵囊检测的重要性

仔球虫病可通过多种方法得到诊断。仔生产中,球虫病诊断的重要因素就是卵囊检测。只要在粪中检测到排泄出的卵囊,就可以确诊。根据当前的经验,并不能通过对该寄生虫的检测而获得关于群发病情况的进一步信息。例如,卵囊的排泄量,并不能反映临床病情的严重程度。

防制中必须预防临床症状

从理论上说,有许多种方法可用以防制球虫病,在养业中已有大量球虫病防制经验。然而,不同于养业的是,在仔饲养管理中这方面的经验极其有限。仔的养育条件和管理系统都是固定不变的,并且仔不吃固体。因此,饲养者只剩下卫生措施这一种办法,以及在有必要时采取给仔逐头喂药的方法来控制球虫病。

必须认识到的是,无论什么措施,都必须设计成能够预防临床症状的出现。仔发病后再对其进行治疗就太晚了,因为这时损害已经造成了。然而,饲养者还必须认识到,从场中根除这一寄生虫是不可能的,而只能与这一寄生虫共存。

基本的措施是要尽可能洁净产圈中的卵囊。只有几种消毒剂,尤其是以甲酚为基础的消毒剂,是已证明可有效抗击球虫卵囊的消毒剂。同时采取彻底的清洁措施和消毒措施,能够大大减少病原体的数量;但是,遗憾的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卵囊能够耐受各种影响,包括耐受化学消毒剂的作用,因而能够存在极为长久的时间。只要剩下很少的卵囊,就可再次开始其罪恶的一轮循环。

在发生了临床球虫病的场,可通过投喂适当的抗球虫药来预防临床症状的发生。

必须强调的是,在已经采取球虫病防制措施时很少有必要进行抗生素治疗(继发感染)。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方面,不单是为了降低成本—效益比,还在于可保护动物、消费者和环境。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苗猪养殖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