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技术 - 苗猪 - 苗猪副伤寒症状及防治方法
苗猪养殖

苗猪副伤寒症状及防治方法

编辑:养殖网 浏览: 410次

一、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 发病初期多为急性经过,病猪体温升高到41℃左右,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萎靡,喜藏于垫草内,寒战。常互相挤压、堆叠在一起,有的达3~4层;鼻盘发干,眼结膜发红,有黏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出淡黄色恶臭的稀粪,有时不见腹泻。在发病的2~3天,在鼻端、耳、颈、腹及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紫色斑。此时病猪迅速衰竭,行走不稳,弓背弯腰,毛焦肷吊,呼吸困难,衰竭而死亡,病期为2~5天,死亡居多。

2.慢性 为**常见的病型,由急性转来或一开始即呈慢性经过。其病状与急性相似,只不过症状不明显或缓和些,据观察,**主要的特征症状是下痢,而且形式多样。粪便呈粥状或水样,为灰白、淡黄、黄绿、灰绿或污黑色,恶臭,常混有黏液,甚至黏膜或血液。严重时,肛门失禁,在吃食、躺卧或起立和行走时都可出现下痢,粪便自然下流,使尾部及整个后躯沾污,有的咳嗽时,呈喷射状排出稀粪水。有时病猪下痢与便秘交替流行。有的病猪还发生肺炎,有咳嗽和呼吸加快症状。

一般来说,慢性病猪体温稍高或正常,有食欲,饲喂时,到槽前吃几口就离去,后期废绝,也有的病猪死前还吃,喜喝脏水。由于持续下痢,病猪日渐消瘦、衰弱,被毛粗乱无光,行走摇晃,眼眶下陷,在后期时,极度瘦削,弓背,腹部收缩,紧贴背脊下,筋骨毕露,体瘦如柴,真所谓“皮包骨”,**后极度衰竭而死。不死的病猪生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

二、治疗方法

治疗苗猪副伤寒**氯霉素,其内服剂量为每天按苗猪每公斤体重50毫克~100毫克,分2次~3次内服;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天按苗猪每公斤体重10毫克~30毫克,分2次~3次注射,连续用药4~5天;病情较重的患猪,可连续用药7天~8天。另外,土霉素、复方新诺明、新霉素等抗生素类药物对该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对发病苗猪也可选用中药治疗,中药方剂为:败酱草40克,薏苡仁30克,金银花20克,丹参、苦参、土茯苓各18克,地丁15克,丹皮10克,广木香6克,煎水给苗猪内服,每天早晚各内服一次,连续内服3天~5天。

三、预防措施

1、苗猪圈舍注意保暖,保持清洁干燥。食槽要干净,及时清粪。

2、加强饲养管理,初生苗猪早吃初乳,提早引料补料,苗猪断奶分群时,不要换舍。

3、苗猪断奶前后,可口服弱毒冻干苗预防。

4、苗猪发病后,及时隔离治疗,猪舍彻底消毒;对尚未发病的苗猪可在每吨饲料中加入金霉素100克,加以预防。

5、定期保健。按苗猪每吨饲料或每吨饮水中添加银翘散1公斤和金霉素100克,苗猪断奶当天开始使用,连续使用7天,此外在苗猪断奶前7天,可同时在母猪和苗猪的饮水中按每200升饮水添加利呼宁100克,连续使用3天~5天。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苗猪养殖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