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技术 - 苗猪 - 断奶苗猪的生长障碍
苗猪养殖

断奶苗猪的生长障碍

编辑:养殖网 浏览: 192次

断奶是苗猪出生后**的应激因素,很多养猪朋友反映苗猪在断奶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长障碍,如苗猪被毛粗乱、不吃料、严重消瘦甚至出现死亡等现象。本文就减少苗猪断奶后的生长障碍的措施进行讨论,希望能给广大朋友提供借鉴和帮助。

一、 导致苗猪断奶后出现生长障碍的原因

1、生理特点

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哺乳苗猪因母乳中含有乳酸,胃内的PH值较低,苗猪一经断奶,胃内的乳酸菌逐渐减少,PH值明显升高,大肠杆菌等细菌含量逐渐增多,原本良好的微生物区系受到破坏,导致苗猪发生疾病。

消化道和消化腺发育不完善,消化酶分泌不足。断奶时由于日粮变化大,与之相使用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分泌不足,淀粉酶活性较低,这些特点使苗猪不具备消化大量植物性饲料的能力。

2、免疫状态

新生苗猪从初乳中获得母源抗体,随着时间推移,初乳中蛋白质、免疫球蛋白不断下降,到产后第3周降到**水平,而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未完全建立,导致苗猪的抗病能力差。

3、应激反应

苗猪离开母猪后,在精神和生理上都会产生应激,加上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对新环境不适应导致苗猪发生条件性的疾病。

二、 防治苗猪断奶后出现生长障碍的措施

1、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苗猪的初生重和母猪的泌乳量。母猪妊娠75-95日龄是乳腺和胎儿发育的高峰期,在母猪日粮中添加抗病营养(生殖营养“仔多多”500g/T+免疫营养“健力源”500g/T),可以提高胎儿的初生重和初乳的质量。对于哺乳母猪,要使其饲料采食量**化,产生尽可能多的奶水,提高苗猪的抗病能力和健康水平。

2、保持良好的环境条件。苗猪对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差,苗猪断奶后将母猪赶走,让苗猪留在原圈可以减少应激程度。刚断奶的苗猪对低温敏感,寒冷季节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同时保持室内干燥通风。

3、在苗猪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和微生态制剂。苗猪消化道的酸碱度对日粮蛋白质的消化很重要,在苗猪的日粮中添加柠檬酸、延胡索酸、甲酸钙等有机酸,可以提高苗猪的日增重和饲料的转化率,并可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在苗猪日粮中添加如肠生源等的微生态制剂是为了弥补断奶后体内消化酶的活性下降,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改善苗猪的生长率。

4、给免疫应答以营养支持。断奶苗猪处于免疫营养“青黄不接”的非常时期,为保证猪瘟、伪狂犬等疫苗的**效果,可在苗猪日粮中添加如健力源等免疫营养,以加强断奶苗猪的免疫应答能力,提高抗病能力。

5、饮水对苗猪至关重要。断奶苗猪应保证任何时候都能饮到清洁、充足的水,保障饮水器在合适的位置和有适当的水压,刚断奶苗猪可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素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断奶苗猪是生长猪发育**迅速、可塑性**、饲料利用率** 、**有利于定向培育的重要阶段。断奶苗猪的饲养管理直接关系到苗猪的生长发育,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减少苗猪断奶后生长障碍,预防和消除疾病的侵入,提高断奶苗猪的成活率,获得**好的日增重,为肥育猪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苗猪养殖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