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房顶养殖泥鳅技术

房顶养殖泥鳅技术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48次

泥鳅池施工

泥鳅池顶为钢筋混凝土地面,顶部做防渗处理。池壁为“两墙或四墙,十二墙”,高0.7m-1.0m。砂浆配合比大于1∶ 2.5,每4-6块砖加8mm铁丝作筋。屋顶四角设置两根或三根垂直线,与水平线纵横分布。根据屋顶面积,泥鳅池四角进行弧形擦拭处理,并预留排水沟和防护罩支撑杆座。泥鳅池的配套设施包括三个方面:

1、取排水系统:由于地下井水和自来水不暴露,不宜直接使用,应在主屋泥鳅池旁设置1.5m-2m高的蓄水池或大铁箱,经搅拌缓冲后,水自行流入泥鳅池。主室池为苗木池和一级栽培池,侧室池为二级栽培池。由于主楼比副楼高,一级水池通过落差自流至二级水池,经多次使用后排入猪圈或屋外渠道(

2.防护网:在池面以上40cm~50cm处,避免阳光直射和鼠鸟入侵(

3.简易温室:根据泥鳅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的特点℃ ~ 30℃, 在低温季节,建造一个易于拆卸或翻滚的简易温室,使温度保持在20℃以上℃, 以保证泥鳅的正常生长,缩短其销售周期(苗木来源有两种:一种是采集野生天然苗木。在底泥深厚、腐殖质丰富的池塘、沟渠等浅水区,傍晚用竹笼、油炸豆饼和动物内脏为诱饵捕捉野生苗木。第对捕获的野生苗木应进行筛选,做到去弱留强。二是半人工养殖。在繁殖季节,从捕获的野生亲鱼中,按1:2-3的雌雄比,选择体型适宜、色泽正常、无病无伤、2岁以上、体重30g以上的个体。它们被临时饲养了几天,并被放置在产卵池中自然产卵。产卵池应先消毒,然后铺15厘米~20厘米的肥泥。使用有机肥和水,水温控制在18℃以上℃. 用柳根、棕丝、聚乙烯包消毒后获得的卵巢ne纤维等,均匀地挂在池水里。产卵后,将卵巢移入培养箱孵化,分期分批获得幼苗。在培养过程中保持静水或稍微膨胀。去膜后,鱼苗的卵巢很快被切除,开始进食。适口饲料为蛋黄、鱼粉、小藻、轮虫、蚕蛹粉、豆浆等。苗木长到1cm时分为池,长到3cm时放入大池中栽培(

2),出苗时间

取决于苗木的来源。4月下旬至5月中旬为野生苗,半人工苗提前15到30天。苗木密度为每平方米2000株至每平方米4000株,体长小于1cm;3cm以内300根/m2~500根/m2;3cm以上50件/平方米~85件/平方米。旧池在放苗前用消毒剂消毒,新池先浸泡后消毒。池底覆盖20厘米-40厘米的肥料泥或细砂,注入30厘米-50厘米的水。施用足够的基肥,繁殖基本的生物食品。池水的透明度保持在15厘米到25厘米之间。这时,对泥鳅幼苗进行了筛选和消毒,并投入使用泥鳅的饲养管理

泥鳅的食性繁杂,对食物没有严格的要求。养殖初期以改善水质、养殖浮游生物饵料为主,辅以适量的蛋黄、蚯蚓、蚕蛹、豆浆等,对不同饵料的开口度进行微加工,日投喂量控制在鱼重的2%~5%之间。养殖中后期以米糠、鱼粉、动物粪便、麸皮、豆渣等人工饵料为主。由于水温升高,泥鳅美国进入生长高峰期,日投喂量应增加到鱼重的5%-10%。由于泥鳅池建在屋顶上,上部是空的,下部是房子,池内水温差很大,容易导致管理失控和泥鳅生长不平衡。因此,在育种和越冬管理的初期,辅以简易温室、冷流降温,采用土壤加热或煤炉人工控温。繁殖中期正值热季,应建棚遮荫,增加水分交换频率,保持水温相对稳定e。注意防蛇、防鼠、防鸟,以免造成危害(

4.防病

常见病有红鳍病、水霉病、,泡状病和寄生虫病昆虫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是:红鳍病的发病率主要是由鱼体损伤、水体变质和感染引起的。结果表明,用10ppm四环素浸泡24小时或喷洒1ppm有效氯,或添加1%~2%的抗生素诱饵(

水霉菌

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病鱼用盐水浸泡5-10分钟。气泡病是由池水中的气体过多引起的。可通过添加适量的诱饵来防治,防止水质恶化或过量施肥。对于寄生虫病,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按5的比例混合∶ 2,0.7ppm,可以洒在整个泳池上(

一些从网络

传来的专业知识)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