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又称羊天花,是由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热而急性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特别是羔羊死亡率可达100%。母羊患病后容易流产,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屠宰检疫时,检疫人员必须按照宰前和宰后检疫程序操作,以有效防止疫情的传播和发生。让我们来看看预防和治疗绵羊痘
1。屠宰前检疫
组检疫。绵羊应根据来源、类型和容许量分批分成圈准时,然后检查。首先,对羊进行静态检查,即检疫员进入围栏,在不影响羊的站立和躺着姿势、反刍、呼吸和身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情况下仔细观察羊,观察羊是否有流涎、哮喘和咳嗽等症状。然后对羊进行动态检查,即在将羊驱入圈内或卸下后驱入喂入圈内的过程中,观察身体的运动状态,看是否存在行走困难、步态不稳等情况。最后是检查绵羊的状态,即在饲养过程中,观察是否有吞咽困难、贪饮、少吃或停止进食等症状,并观察粪便和尿液的异常颜色、气味和形状(
个体检疫。对弱羊和疑似病羊进行群体隔离,然后逐个进行个体隔离。主要采用目测、触诊、听诊等方法。如有必要,还可以进行微生物学和实验室检查。检查被毛和皮肤,观察被毛是否光滑、光滑或凌乱、脱落等,皮肤是否有红肿、疤痕、溃疡等。检查五官,即观察眼睛和结膜是否有潮红、p异基因、黄疸、紫绀、肿胀、溃疡、出血和结节;鼻子是否湿滑,鼻腔有无异常分泌物,鼻粘膜是否肿胀、破裂;口腔有无异味,口腔及舌粘膜有无肿胀、破裂(
流行症状。在疾病的早期阶段,绵羊中只有少数羊患上了疾病,然后迅速传播到整个群体。病羊的主要特点是体温显著升高,可达到41℃左右,脉搏和呼吸加快,有时出现呼吸困难、抑郁、摄食量下降或完全放弃等症状有做…倾向的结膜肿胀、发红,粘稠的鼻液体从鼻腔流出。当症状严重时,乳状脓性分泌物会积聚在眼角,羞耻和流泪,角膜混浊,视力下降,浆液性、粘液性和脓性鼻液流出,有些甚至在嘴唇上出现水泡。严重情况下,嘴唇上的水泡会溃烂,1-4天后,身体无毛或无毛部位会出现圆形红斑,如下唇、眼睑、鼻孔、胸部和腹部、尾根、外阴、乳房和周围区域;有些形成了大豆或蚕豆大小的丘疹,用手指按压会褪色,感觉很硬(
结果过程不客气。对怀疑感染羊痘或其他异常临床症状的绵羊,应及时隔离并报告有关部门。实验室测试应按照绵羊痘预防和控制技术规范进行。确诊后,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并立即确定疫区(
2.死羊尸检发现前胃粘膜和第四胃粘膜有大小不等的半圆形或圆形结节,触感坚实,单独存在或相互融合,严重时形成溃疡或糜烂。还有水痘拉什喉部和支气管粘膜中有肿块,肺中有类似大理石的硬块状结节,以及卡他性肺炎区域。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发生在部分病羊的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肠和瘤胃内有硬块和结节,体表有典型的痘疹,支气管和气管粘膜上有浅灰色小结节,覆盖着厚厚的粘液,肺部和卡他性肺炎区域的干酪状结节。但是,其他内脏器官不会有典型病变[繁殖网站:www.nczfj。
3.实验室诊断
感染的鸡胚病变。当待测部位接种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时,obv接种部位可形成白斑,鸡胚充血出血,绒毛尿囊膜增厚(
感染性细胞病。取待测疾病材料接种于BHK21单层细胞中。72小时后,它将显示细胞病变效应。在感染的早期,细胞逐渐收缩、变圆,并相互聚集。随着局灶性细胞病变的扩大和扩散,细胞逐渐形成拉网,融合逐渐发生,最后细胞碎裂死亡(
涂片、染色及镜检。取病羊体表新形成的丘疹,切开,轻轻涂抹在玻片上第二节。用molozov镀银染色法染色,显微镜下观察。你可以看到圆形分散的、双层或成堆的深棕色或黑色小颗粒,即巴辛小体(
电子显微镜检查。由于该病毒具有上皮亲和力的特点,可大量存在于病羊皮肤上的痘疹、脓疱和痂中,故可直接取病羊形成的痘斑进行超薄切片,然后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颗粒。发现固有层内有许多椭圆形病毒颗粒,并有明显的侧体和亚钟形核(流行性疾病动物)(参见gb16548《检疫和传染病动物检疫安全条例》
和
以及E248《羊和传染病动物检疫安全条例》
和
,并立即严格处理)(参考E248关于患有传染病的绵羊和动物安全的条例
)紧急屠宰圈和待屠宰圈应严格消毒(关于
的第一作者:batli janimukhan(1969-),男,来自新疆哈巴河,学士学位,高级兽医,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检疫管理(
羊痘防控技术规范绵羊痘和山羊痘是绵羊和山羊的急性热接触传染病,分别由痘病毒科绵羊痘病毒属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引起。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流行病,而中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流行病。为预防、控制和消除羊痘和山羊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1适用范围,制定本规范。本规范规定了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绵羊痘和山羊痘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标准十,。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动物防疫及其产品生产、销售的所有养羊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可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诊断,必要时可进行实验室诊断(
2.1流行病特征病羊是主要感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通过受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身体。饲养和管理人员,以及受污染的饲料、被褥、用具s、 毛皮制品和体外寄生虫可能成为传播媒介。在自然条件下,绵羊痘病毒只能引起绵羊病,而山羊痘病毒只能引起山羊病。该病发病快,发病率高。不同品种、性别和年龄的绵羊可能受到感染。羔羊比成年羊更易受感染。细毛羊比其他品种更易感病,粗毛羊和本地羊也有一定的抗性。该病可全年发生,在中国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一旦疾病传播到没有疾病的地区,很容易引起流行(临床症状潜伏期为
。本规范中的2天(
2.2.1典型病例:当身体病羊体温升高至40℃以上,2~5天后皮肤可见明显的局灶性充血斑,腹股沟、腋窝、会阴乃至全身出现红斑、丘疹、结节、水泡,严重者可形成脓细胞。一些欧洲绵羊在皮损发生前会发生急性死亡;一些品种的山羊可以看到大面积的出血性痘和丘疹,这可能导致死亡(
2.2.2非典型病例:短暂的绵羊痘只显示轻微症状,没有或只有少量痘,显示良性病程(
2.3病理诊断
2.3.1尸检变化:喉、气管、肺、胃等部位有特征性痘疹,严重溃疡并可形成出血性炎症。2.3.2组织学改变:皮肤充血、浆液性水肿和细胞浸润。炎症细胞增多,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表皮棘细胞肿胀,变性和空泡化(
2.4实验室诊断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2.4.1病原学诊断电子显微镜和包涵体检查(见NY/t576)(
2.4.2血清学诊断中和试验(见NY/
3疫情报告
3.1任何单位或个人发现病羊或疑似病羊时,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情管理局报告事件监督机构。3.2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收到疫情报告后,应当按照国家动物疫情报告(
4疫情处理的有关规定,根据流行病学特征作出临床诊断结果,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为疫情治疗的依据。4.1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发现或者接到疑似疫情报告后,应当及时派人到现场进行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抽样检查。对于疑似病羊和同一组羊,隔离,r
4.2确诊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应立即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要求同级人民政府封锁疫区,逐级上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并通知相邻地区(
4.2.1疫点划定,疫区和威胁区:指病羊所在地,一般指农场(户)或其他相关区域埃万特屠宰场和病羊所在的业务单位。如果是农村自由放养繁殖,自然村应被列为疫点。疫区:疫点边缘3km范围内的区域。在实际划分疫区时,应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自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和气象因素,科学确定疫区范围。受威胁地区:指疫区边缘5公里以内的地区(
4.2.2封锁接到封锁报告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立即发布封锁令封锁疫区(
4.2.3扑杀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对疫点内的病羊及其羊群进行彻底扑杀(
4.2.4死羊、死羊及其制品的无害化处理按gb16548执行;病羊粪便和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饲料、被褥、污水,应当焚烧封存,采用发酵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运输死羊和屠宰羊胴体时,应当使用有明显标志的防漏容器,并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4.2.5紧急免疫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所有易感羊进行紧急免疫接种,并建立免疫档案。紧急免疫按从受威胁地区到疫区的顺序进行(
4.2.6紧急监测疫区和受威胁地区的绵羊必须进行临床检查和血清学监测(
4.2.7重点分析和后续调查分析重点及其可能的传播和传播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疫情。传染病潜伏期和发病期间出售(或运输)的可能传染源、绵羊及其产品、可疑污染物(包括粪便、被褥、饲料)应立即进行跟踪和调查。一旦发现,应按照gb16548(
4.2.8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解除封锁令后,疫区无新病例。疫区内所有死羊、同群屠宰羊及其制品按规定处理21天后,对有关场所和物品进行彻底消毒(见附件1)。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审查合格后,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原下达封锁令的人民政府下达
解除封锁令(
4.2.9处理记录疫情处理的全过程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和图像),并建立完整的档案(
5预防主要是免疫,采取“扑杀与免疫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
5.1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饲养,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02]15号)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加强种羊运输和检疫管理。饲养场应:控制人员、车辆及相关物品的出入,严格执行清洁消毒程序(
5.2所有饲养场、屠宰场(场)、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应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管理制度。严格定期清除羊舍、羊场的环境、器具和饮用水中的毒物;饲养场进出口设置有效消毒剂消毒池。5.3按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建立免疫档案。使用的疫苗必须是经主管兽医部门批准的疫苗国务院规定(
5.4监测(
5.2.1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按照规定(
5.2.2监测方法非免疫区:主要是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结合病原鉴定。免疫领域:以病原体监测为主,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
5.2.3监测结果的处理。及时汇总监测结果,省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定期向中国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中心报告5.5.1按照gb16550(
5.5.2《引进与检疫》执行。从中国其他地方引进的物种,应从非疫区引进,并取得原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检疫证书。运输前分离21天,运输前15天至4个月进行免疫接种。从国外进口的动物应按照相关的国家进出口检疫条例(
5.6消毒对其进行检疫。应为饲养场、屠宰场(农场)、交易市场、运输工具等建立并实施严格的消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