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小反刍兽疫防控

小反刍兽疫防控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71次

小型反刍动物疫病是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动物疫病之一。以科学为依托的综合防控措施、依法防控、群体防控、果断处置是防治小型反刍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动物传染病的流行是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消除或切断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联系,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小型反刍动物的防治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小反刍动物疫病是由副粘病毒科麻疹病毒的小反刍动物病病毒引起的一种小反刍动物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高热、口腔炎等,腹泻和肺部炎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传染病,中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易感动物组的发病率为100%,死亡率为100%严重暴发时为100%。中度暴发的死亡率为50%[1]。正是由于反刍动物发热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给疫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 已成为严重危害畜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动物疫病之一

2007年7月,小型反刍动物疾病首次传入中国。去年12月以来,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辽宁、江西、江苏、安徽、吉林、黑龙江、湖南、广西、重庆、湖北、四川、浙江、山西、贵州、广东等地相继发生小型反刍动物疫病,给中国养羊业带来了巨大损失。信诺e这种疾病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www.nczfj。依靠科学,依法防控,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等综合防治措施,是防治小反刍动物疫病的有效手段。动物传染病的流行是三个基本环节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传染源、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及易感动物[1]。因此,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消除或切断这三种basic链接及其链接可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控制传染源

)控制传染源对预防传染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小型反刍动物疾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隐形感染者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和被污染的饲料、用具、饮用水。发热后约10天,在受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中检测到该病毒。Ezeib[3]等人发现,在康复11或12周后,仍能在受感染的山羊身上检测到该病毒。一些研究表明,牛和牛可以自然感染或实验感染小型反刍动物疾病,有些甚至可以死亡但大型反刍动物感染后很少出现临床症状,可将病毒传播给小型反刍动物[4](

从我国疫情时空分析,表明疫情传入后,沿河谷由西向东缓慢传播,有时,动物在短时间和长距离的运动中会发生“跳跃”传播;群体间扩散的主要原因是混合放牧、混合种群和引种。野生动物可能发挥了作用,但这不是目前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控制传染源方面,严禁从疫区引进绵羊。外国绵羊,尤指那些m活羊交易市场,必须在转入后隔离观察21天以上。经临床诊断和血清学检测,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进行混合喂养;同时,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检疫监管,包括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运输检疫,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患病动物(

2.切断传播途径

小型反刍动物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感染源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如鼻液、粪便和尿液,可通过dir传播ect接触和间接传播也可发生在接触受病毒污染的饲料、饮用水、衣物、工具、围栏和牧场时。在高繁殖密度的绵羊中偶尔会发生紧密的气溶胶传播。因此,应防止健康羊和病羊之间的直接接触。小型反刍动物疾病病毒是一种包膜病毒。相对而言,该病毒对外部环境的抵抗力较弱。在光照、加热、脂溶剂、酸碱环境中易失活。它对许多消毒剂非常敏感,对酸和碱非常敏感[1]。因此,加强对工具、围栏、牧场等的消毒,有效防治小型反刍动物疾病意义重大。可选用无机氯制剂、季铵盐、强酸强碱、醛类等消毒药品。例如,烧碱和过氧乙酸可用于环境消毒;甲醛和高锰酸钾可用于毛皮和仓库的熏蒸消毒(

III.易感动物的保护

动物的饲养方式与动物疾病的发生和控制密切相关。加强饲养管理是预防一切动物传染病的前提。只有在良好的饲养和管理条件下,才能保证家畜处于最佳生长状态,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

疫苗的免疫是动物获得特征性免疫、预防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措施。按照农业部的规定,种植养殖应当进行小型反刍动物防疫免疫。在疫区和检出阳性标本的地区,以县为单位对易感动物实施强制免疫。在预防和控制小型反刍动物疾病方面,一些疫区已使用一些减毒活疫苗免疫易感动物,对绵羊和山羊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5,6]。1989年,减毒疫苗尼日利亚75/1小型反刍动物病病毒e株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播74代。大量试验表明其安全性,并提供至少3年的保护[7,8]。目前,尼日利亚75/1减毒活疫苗已广泛应用于小型反刍动物疾病的免疫。此外,以罗马尼亚绵羊痘fanar株和小反刍动物病sungri/96株构建的重组疫苗对绵羊痘和小反刍动物病均具有抗药性;山羊痘和小型反刍动物疾病重组疫苗是另一种有效的疫苗。这种减毒活疫苗携带小型反刍动物疾病病毒的F和H基因,在sh中具有很强的稳定性[9](

在小型反刍动物疫病防治中,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饲养管理、检疫、防疫卫生、消毒防疫等综合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易感动物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消除小型反刍动物疾病的传播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