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反刍动物疾病是由小型反刍动物疾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急性、重症和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俗称“羊瘟”,主要症状为发热、口炎、结膜炎、胃肠炎和肺炎。小型反刍动物疾病会严重危害山羊、绵羊等小型反刍动物的健康,给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应采取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在疫情发生前加以控制。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小型反刍动物疾病的诊断和小型反刍动物疾病(
I)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流行病学
小型反刍动物流行概况新疫区暴发,旧疫区以散在为主。进口牛、牛最易感染,地方品种抗病性强。在高饲养密度和高牧群数量的地区,疫情迅速,死亡率也很高。传染源为病羊、病羊、毒羊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21天。易感绵羊的发病率一般在60%以上,死亡率在50%以上
)
二。临床症状
山羊具有较高的感染率和典型的临床症状症状。感染疫病的绵羊仅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如食欲下降、易怒、口鼻干燥、失去光泽、鼻腔积液、呼出气体有异味等;在小型反刍动物疾病的急性期,会出现体温急剧上升、口腔黏膜损伤、口腔黏膜充血等症状;在疾病的后期,会出现坏死性病变。病变通常出现在下唇和下牙龈。严重的情况可能表现在舌头、脸颊和下颌。在疾病后期,绵羊会出现腹泻、血便、体重严重下降等症状(
III.病理变化
宏观在受影响的动物中可以看到镜下病变,如结膜炎和坏死性口炎。当硬腭和喉咙严重时,他们会被感染。皮瓣胃、网胃和瘤胃的病变较少,但最常见的病变是皱胃。伤口呈红色且出血,病灶常出现轮廓和规则性糜烂(
IV.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不难诊断。关键是在发病初期立即报告可疑病理,并进行微生物学检查、诊断和诊断,以便尽快启动A类传染病应急防控计划。抗体检测:采集血清进行检测d通过ELISA(非免疫羊C-ELISA,免疫羊i-ELISA抗体检测)和病毒中和试验(
v进行检测。综合防治措施
1.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防疫体系,提高动物防疫水平。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羊舍前应彻底消毒。坚持自养羊的饲养原则。引种幼羊应选择非疫区,通过正规养殖场(户)引种;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检疫登记,领取检疫原产地证书;什么时候引进外来绵羊时,应对羊舍进行消毒和隔离,以确保绵羊的健康(
2.迅速控制疾病传染源。发现疑似小型反刍动物疾病疫情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具体措施包括:
(1)农民和防疫人员发现疫情后,应立即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疫情,,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疫情防控计划,迅速有序地开展疫情检测、隔离控制和消除工作(
(2)在传染源的防疫、控制和处理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严、早、小、快”的原则,迅速隔离、杀灭感染羊,进行无害化处理,实行常规消毒(
3.全面免疫。接种疫苗是预防小型反刍动物疾病的有效手段。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引进外来动物时,要做好调查检疫,禁止从疫区引进动物(
(2)做好免疫工作,从根本上加强疫病防控。雨季和寒冷干燥季节是每年的高发季节疾病的症状。青年反刍动物应在雨季前进行免疫接种,最好在2~6个月龄时接种;接种方法是使用小型反刍动物疾病疫苗,将山羊、绵羊等小型反刍动物颈部两侧皮下注射,剂量为1份/只(
(3)绵羊通常在接种后7天产生抗体,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接种,应加强日常消毒和疫情检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诊断
1.1流行病学
该病可全年发生,但更可能发生在雨季和干冷季节。山羊和绵羊是主要的易感品种这种疾病的动物。山羊是高度易感动物,其临床症状比绵羊更严重。不同品种山羊或同一品种不同个体的易感性也不同。感染源是受感染和中毒的绵羊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21天。易感绵羊的发病率一般在60%以上,死亡率在50%以上(临床症状
山羊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典型的临床症状。病羊突然发热,第二至第三天体温可达41℃以上病羊在发热后期精神消沉,体重下降,死亡集中;发病初期,鼻孔内有水样鼻液,后期,鼻腔黏膜糜烂坏死。粘液脓性鼻液从鼻孔排出,阻塞鼻孔,导致呼吸困难。病羊咳嗽、打喷嚏,并散发出臭味。眼睛排出脓性分泌物,眼睑有干结,发生眼结膜炎;病羊口腔粘膜充血、糜烂和溃疡;发病2~3天后,多数病羊出现严重腹泻,脱水迅速,体重下降。怀孕的母羊会流产(
1.3)病理改变
口腔和鼻粘膜糜烂和坏死,可见轻微溃疡,严重病例可见广泛溃疡性或坏死性口炎;上呼吸道粘膜出血、支气管肺炎、心尖肺炎;可见坏死性或出血性肠炎。盲肠、近端结肠和直肠出现特征性条状充血和出血,显示斑马纹;可见淋巴结,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脾肿大和坏死病变(
1.4当实验室检测
发现疑似小型反刍动物疾病疫情时,动物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的兽医人员无菌收集e病羊ye棉拭子、口棉拭子和鼻棉拭子保存在磷酸盐缓冲液(0.01mol/l,pH 7.4)中,收集屠宰或新死羊的肠系膜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脾脏、肺等组织,无菌收集全血和分离血清。采集的样本冰上冷藏,尽快送往国家外来动物疾病研究中心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
2.防控措施
2.1饲养管理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和档案,提高动物防疫水平。外部人员和车辆车辆进入现场前应彻底消毒。坚持自养自养的原则,努力做到全员进、全员出(
2.2消毒和源头消除
首先,定期对室内外进行日常消毒;二是做好疫病流行时的临时消毒工作;每批羊转移后,应将三批羊转入和转出,并对整只羊进行消毒;第四,定期更换消毒剂种类,避免耐药性(
2.3免疫接种
是预防小型反刍动物疾病的有效手段。目前,只有两家制造商中国ers、新疆天康畜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生物药品生产企业(仅限西藏使用)。除西藏外,使用天康公司生产的反刍动物疾病减毒疫苗。在颈部皮下注射一剂,稀释后3小时内用完疫苗。该疫苗安全有效,保护期长。一次免疫可保护3年(
2.4标准化引种
首先,引种前对羊舍进行消毒,可用碱作消毒剂;二是选择非疫区和正规农场(户)进行引种;三是申请检疫登记与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联系,取得原产地检疫证明;第四,引进的绵羊必须隔离饲养,经确认健康后方可大批量混养(
2.5严格执行检疫申报制度
。绵羊必须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申请原产地检疫(
2.6及时报告疫情
发现疑似羊起病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疑似反刍动物暴发,要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不得隐瞒、拖延和谎报,以便及时控制疫情减少损失。同时,主要牲畜应限制绵羊的活动,不得出售、运输或屠宰(
2.7疫情处理
疫情确认后,畜牧兽医部门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并向当地政府报告发布封锁令。对疫点内的病羊和同一群羊进行宰杀,对死羊和被污染的被褥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点进行全面消毒。在疫点的大部分地区,后一种羊应被宰杀或屠宰至少21天。T经监测,疫区和受威胁地区无新病例。只有通过验收(
后才能解除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