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奶牛口蹄疫的预防与治疗

奶牛口蹄疫的预防与治疗

编辑:养殖网 浏览: 295次

李明

(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15万)

摘要:口蹄疫是奶牛常见的临床疾病,对奶牛养殖危害极大。口蹄疫病毒能感染牛、羊和猪。潜伏期一般为2~7天。幼畜生病时,水泡症状不明显。他们经常有肌肉颤抖,呼吸和心跳加速,站立不稳,最后心肌麻痹,导致死亡。尸检可见心肌病理改变,心肌切片可见淡黄色或灰白色条纹。定期对畜舍、牛栏、运动场和饲料进行消毒对设施和工具进行消毒,并用2%的烧碱或其他消毒剂进行消毒。在局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使用抗生素配合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

口蹄疫(FMD)是由FMD病毒感染引起的偶蹄动物常见的一种急性、炎热和高度接触的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在口腔粘膜、脚趾和乳房皮肤上形成水泡和溃疡,可导致奶牛产奶量和繁殖率下降。犊牛常死于心肌炎,死亡率高。该病是奶牛常见的临床疾病,对奶牛养殖危害极大。世界组织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许多动物必须通报的常见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

1病原体

口蹄疫病毒属于小RNA病毒家族的口蹄疫病毒。它是一种无包膜的RNA病毒。口蹄疫病毒有7种不同的血清型。该病的主要病因为A型、O型和C3型,其中0型更为常见。每个血清型还包括各种亚型。不同血清型口蹄疫病毒前无交叉免疫,同一血清型不同亚型之间有部分交叉免疫(

2.流行病学

口蹄疫病毒-口蹄疫病毒可感染30多种动物,其中大多数是牛、羊、猪等偶蹄动物。潜伏感染动物、患病动物和恢复期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动物在发病初期和出现临床症状时传染性较强。该病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空气是主要传播媒介,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场地水源、饲料和非易感动物是该病的传播媒介,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老疫区发病率低。新疫区的发病率高达100%[:www.nczfJ.com/](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2~7天,个别病例可长达21天。牛一旦感染病毒,发病率就很高。病牛的特征是高烧、精神萎靡、无食欲、食欲不振、脉搏和呼吸急促。水疱和溃疡形成牛的口腔粘膜、鼻子、蹄、乳头和乳房的皮肤。患乳腺病变的病牛产奶异常,产奶量急剧下降,甚至停奶,出现流产症状,最后失去喂养价值。有蹄伤的牛会脱掉蹄壳,流血,跛行,甚至不能在地上爬起来,最后死于消瘦N幼畜生病时,水泡症状不明显,肌肉经常颤抖,呼吸心跳加快,站立不稳。最后,心肌麻痹发生,导致死亡。尸检可见心肌病变,心肌切片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条纹(

4预防措施

本病防治的难点在于口蹄疫病毒传染性强,易感动物众多,病毒血清型多种多样,各种血清型缺乏交叉免疫,病毒的抗原特性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很难使用c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疑似口蹄疫的动物,应当隔离饲养,并检查同一组动物的临床表现。诊断后,应收集疾病材料进行实验室检查,以确定病毒类型。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抗原组成和病毒血清型相同的疫苗,对疑似患病动物和健康动物进行紧急接种,使牛得到更好的保护。免疫后,注意观察牛是否有与免疫效果无关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现不良免疫反应,应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及时治疗。建立健全卫生防疫体系,合理安排养殖场,将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对进出牛场的车辆进行消毒,禁止不在养殖场的车辆通行。定期对畜舍、牛栏、运动场、饲养设施和工具进行消毒,并用2%烧碱或其他消毒剂消毒。在周边地区发生口蹄疫时,除加强免疫和管理外,对易感牛口服部分抗病毒中药或相关产品,以提高其免疫力,增强其抗病毒能力。同时,科学联合合理制定膳食标准,注重加强营养,增强奶牛体质和抗病能力。畜舍应保持清洁、通风、干燥。每天对操场进行清洁,及时清除粪便进行堆积发酵(

5处理

奶牛有口蹄疫。除犊牛外,如无感染,一般2~3周后即可恢复。如果发生心肌炎,预后往往很差,死亡率也很高。因此,不建议进行治疗。病牛口鼻溃烂的表面可用清水和醋溶液冲洗,然后涂上碘甘油或1%~2%明矾溶液;病牛的蹄可用苏尔水冲洗,涂上鱼脂软膏包扎;乳房受影响的部分可以先用肥皂水清洗,然后涂上抗生素软膏。注意定时挤出牛奶,防止乳腺炎的发生。在局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使用抗生素配合治疗,以防止继发感染

6摘要

奶牛口蹄疫的流行将给畜牧业生产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做到科学防治加强防控,认真落实隔离、封锁、捕捉、扑杀病畜、应急预防免疫、加强消毒等工作要求,从而有效控制疫情蔓延,最终消灭疫情,确保乳品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