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奶牛不孕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奶牛不孕症的病因及防治方法

编辑:养殖网 浏览: 283次

刘强

(黑龙江省安达市畜牧兽医局草原监督站,黑龙江安达151400)

摘要:奶牛不孕不育是奶牛常见病之一。患病后无法怀孕,导致正常繁殖失败、推迟分娩、产犊间隔延长,甚至因长期不孕导致个体奶牛生产能力丧失,只能消除,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分析了不同地区治疗奶牛不孕症的一些有效措施和经验,现就其病因和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综述分析

管理:在气候湿润、温度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奶牛妊娠率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在低温条件下减缓体内雌激素的分泌,可能导致发情停止或安静发情,使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观察发情,从而影响交配时机。另外,每次挤奶后,奶牛分泌的催乳素会显著增加,相反,会减少催乳素抑制因子的分泌,从而抑制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当奶牛分泌的黄体生成素减少时,可直接延缓其卵泡发育发育不足,导致成熟卵泡在适合交配的季节不足,从而大大降低妊娠率。此外,大多数奶牛场都存在过度挤奶的现象。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农户在不考虑奶牛发展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挤奶频率,导致奶牛泌乳量超标,从而延缓了生长周期(

饲料供应:奶牛在泌乳早期通常需要更多的营养。如果没有足够的饲料或饲料含有较少的营养,则可能处于能量不足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怀孕率通常不到30%。此外,饲料供应不足将导致more奶牛体内的尿素,高浓度的尿素会抑制孕酮的分泌,对生殖细胞有很强的毒性作用(

生殖系统疾病:在奶牛分娩过程中,由于使用的助产器具没有经过严格消毒或助产士的手臂没有经过严格消毒,助产方法不规范,人工授精过程中授精器具和育种者手臂未消毒彻底消毒会导致生殖系统各器官发炎。例如,更常见的是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阴道炎、子宫脱垂和慢性宫颈炎。此外,如果奶牛缺乏营养和运动,或患有性传播疾病在压力的刺激下,她们会出现卵巢功能障碍,导致卵巢萎缩或功能不全、持续性黄体、卵巢囊肿等生殖系统疾病。当奶牛患上这些疾病时,如果不立即改善饲养管理条件,进行有效治疗,预防控制加强卫生防疫,严格消毒:奶牛场每季度全面彻底消毒一次,牛舍每月消毒一次,饲养槽和犊牛要定期擦洗消毒,产房和病牛舍要打扫卫生每天消毒。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的检疫应在春季和秋季两个季节进行。如果传染病威胁到牛,就必须紧急给牛接种疫苗,以避免传播,确保牛的健康。另外,如果需要从其他奶牛场引进奶牛,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加强对生殖系统疾病的检查(

改善饲养管理,促进奶牛发情前期:奶牛应减少精料喂养,增加粗饲料喂养,停止多汁饲料喂养,注意补充适量钙、磷等矿质元素恩斯。在围产期早期,奶牛应增加混合精料的投喂量,一般为体重的1%左右,并将钙的投喂量减少到干奶期的一半;在围产期后期,奶牛应减少精料的投喂,产后3天内将精料降至体重的0.5%左右,并及时增加钙的投喂量,达到干奶期的水平。从产后4天开始,逐渐增加精料的投喂量,同时增加青贮饲料的投喂量。在泌乳高峰期,保证奶牛摄入足够的干物质,提高精粗干物质的比例,提高日粮能量水平,并补充铁同时喂多汁饲料(

持久性黄体:如果病牛伴有子宫疾病,应先治疗子宫疾病。病牛可肌肉注射前列腺素5~romg,或按每公斤体重9”g计算。该药也可注入子宫,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病牛肌肉注射促黄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每次控制在400~500mg,连续使用1~4次,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病牛还可每隔一天肌注100~200u FSH一次,连续2~3次。治疗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对病牛也有很好的效果,每次1000~2000u(奶牛不孕可通过肌注肌注肌注肌注14天,或肌注肌注肌注1次。或给病牛肌注促黄体生成素200u一次,必要时肌注地塞米松10~20mg。另外,卵泡囊肿可以通过手术挤压。病牛也可以用中药治疗。25克益智仁、橙皮、青皮、肉桂、30克藿香、莪术、三棱、香附、15克甘草、50克皂甙、15克肉桂研磨后用水洗净。一剂3天连续服用三剂。经上述处理,病牛效果良好,可进入正常发情期。可注射0.5~1.0ml。促排卵3号肌肉注射,及时繁殖。奶牛卵巢黄体囊肿引起的不孕,可多次肌注孕酮150~200mg(

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内膜炎引起的不孕,可用药水冲洗治疗。为保证子宫内炎性渗出物消除,常用0.05%呋喃西林粉、0.05%高锰酸钾溶液、0.02%新洁尔灭、生理盐水等溶液冲洗子宫。此外,你还可以采取t传统中医疗法,取生化汤,即桃仁、川芎、当归各50克,甘草、泡姜各25克,加水煎煮一次。此外,可以采用激素疗法。病牛肌肉注射己烯雌酚20~30mg,隔日注射一次。也可用2~4mgls-l甲基前列腺素f2cr注入肌肉或子宫,也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