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概况
(一)中部产区及分布
冀南牛主要产于冀南的黑龙港盆地,集中在魏县大明,漳河两岸临漳等县(2)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冀南牛产区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西部山区多,气候干燥;东部温暖潮湿。平均海拔50米。年平均气温12.8℃,无霜期200天左右;年降水量600毫米,降水主要集中在6月至8月。生产区是一个重要的c河北省粮食基地。棉花种植面积占全省近一半,粮食作物一年两熟。品种起源与变化
(I)品种形成
该品种的起源与山东西部和河南北部相邻,属于同一华北平原[/]。三地生态条件相似,商业联系密切。历史上,它们之间经常进行牛的交换和种牛的运输。因此,冀南牛与鲁西牛、南阳牛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具有相似的生态习性和生产性能。新中国成立后,一个伟大的国家南阳牛的个数传入冀中、冀南,对冀南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济南黄牛是在南阳黄牛和鲁西黄牛(
(II)受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影响的种群数量和变化(
)的长期影响下,以本地黄牛为基础,经过长期群选和群育形成的地方品种,黄牛的杂交改良和该品种的繁育基础薄弱,河北南部牛的数量呈现出20多年来的下降趋势。1980年,生产区有5万头冀南牛。根据动物H据河北省畜牧局统计,2006年河北省共存栏2600头,其中奶牛1523头,成年公牛30头,处于濒危状态。近20年来,该品种牛的体尺和体重略有增加,变化不大(表1)(
Ⅲ.品种特征和性能
(I)体貌特征
1.外观特征冀南黄牛体尺中等,体格强健紧凑,结构匀称,骨骼坚实厚实,身体略长。皮肤薄而有弹性,头发短而稀疏,少数牛只有额头和局部卷发。毛色多为黄褐色,少数牛只有泡沫毛;哈四肢内侧及腹部下部红外颜色较浅,鼻子、眼睑、乳房呈粉红色;蹄壳以灰褐色为主,少数呈褐色,有黑色纵条纹。角稍平,长约10厘米。大多数公牛有横向角和向上向内弯曲的角,大多数奶牛有向前角、向下向内弯曲的角和横向角。颈部和胸部下垂较小,没有脐带下垂。公牛胸部发达,肩膀突出。母牛体形优美,后躯略高于前躯。背部挺直,臀部倾斜锐利,四肢强壮。尾巴很细,而且e尾尖为黄红(
(II)生产性能
1.最大使用性能:公牛252kg,奶牛151.7kg,公牛235.4kg(
2.繁殖性能。济南奶牛的第一次发情期出现在7~8月龄,初次交配年龄一般为1.5~2岁;发情周期20~23d,发情时间1~3d,妊娠285d;一般在15岁时仍有生育能力,4~12岁繁殖能力最强,8~9月龄性成熟,18月龄后开始繁殖。繁殖期一般为10~12年,单头公牛可达到15年
。四、 饲喂管理
冀南黄牛主要以舍饲和季节性放牧为主。粗饲料以麦秸、麦麸、玉米秸秆为主,农忙季节和冬季补充少量棉籽饼、麸皮等精饲料。犊牛多在5~6月龄断奶,公牛在1.5岁时参与繁殖。目前,人工授精是主要的育种方法。据河北省畜牧局调查,人工授精比例在70%以上,用于纯繁殖(
v)的奶牛不到30%。品种保护与研究利用
济南市黄牛保护区和种子保护场没有建立,没有进行系统育种。目前主要用作母本进行杂交利用。济南牛于1988年被列入《中国牛品种志》
之六。品种评价
河北南部牛的数量很少,不宜继续进行杂交改良。加强种子保护,扩大种群,及时开展品种选育,促进品种向肉用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