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牛是建国以来我国科学家培育的第四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也是我国第一个三元杂交培育的肉牛品种,也是我国南方第一个适合热带、亚热带地区生长的肉牛新品种。云岭牛具有适应性广、抗病性强、抗粗饲、繁殖性能优良等显著特点,可生产优质、高档雪肉。这里有一个具体的认识:云岭牛,一个优良肉牛新品种(
云岭牛是云南省育成的一个肉牛新品种草原动物科学院通过杂交和杂交31年。其血缘关系由半婆罗门牛、四分之一墨累灰牛和四分之一云南黄牛组成,改变了云南黄牛体型小、生长速度慢、个体生产率低等缺陷;改变了茉莉灰牛抗蜱能力差、耐热性差、抗粗饲性差的缺陷;改变了婆罗门牛产肉率低、肉质差的缺陷。同时保留了云南黄牛的优良特性,如适应性强、抗粗饲、肉味好、生长快、繁殖性能高、肉质好等婆罗门牛的耐热性、抗蜱性和易饲养管理性。云岭牛适应性强,早熟,育肥效果好,可生产高档雪牛肉,突破了我国只能通过引进日本血缘牛来生产雪牛肉的瓶颈。它为我国南方肉牛生产注入了新鲜血液(
云岭牛以黄黑色为主,皮毛短、细、密,体型中等,各部位结合良好,细密,肌肉发达;头稍小,眼睛明亮而神圣,大部分没有角;耳朵稍大,横向舒张期;颈部等长;公牛有明显的肩膀达峰,颈部发达,胸腹部下垂,身体宽而深,腰背挺直;后躯和臀部发育良好;母牛肩峰略隆起,胸部明显下垂,四肢修长,蹄子粗壮,尾巴细长。云岭牛具有典型热带牛
的特征,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云岭牛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如在放牧和补饲的饲养管理条件下,12~24月龄的云岭牛日增重可达1.2kg(
,经普通育肥后屠宰性能良好,肉质优良。云岭24月龄公母牛产肉性能良好。如果它们可以育肥到30个月,产肉和高档牛肉的比例较高;云岭牛活重(738.2±58.65)Kg,屠宰率(65.81±6.05)%,净肉率(41.07±2.40)%,眼肌面积(85.7±8.8)cm2,肉骨比4.7∶ 1.高档肉片(牛柳、上脑、眼肉、四棱)占活重的7.4%。根据日本和黄牛的分割和分级标准,70%的个体肉质在A3级以上,口感好,可与日本和黄牛(
云岭牛母性强,繁殖性能好。发情初期8~10个月大,12个月大或体重超过250公斤。发情周期21天,发情时间12~27小时,妊娠期278~289天,产后发情时间60~90天,难产率小于1%,生殖存活率大于80%;可育18个月龄或体重300公斤以上的公牛(
云岭牛社会效益
自2006年中试以来,共推广了500多头云岭牛种公牛和30多万剂冻精,共生产杂交改良肉牛约30万头。根据试点项目组的监测结果,云岭杂交牛出栏后体重增加了50公斤左右0.5~1.0岁,1.5~2.5岁时体重约100kg。据调查,云岭牛杂交改良牛耐粗饲,抗应激能力强,适应范围广,价格好。云岭牛杂交改良牛每饲喂一次,可比云南本地牛多获利1500-3000.00元,即云岭牛的推广至少可为企业和农民增收5亿元以上。与此同时,数以万计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为农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走上富裕之路创造了有利条件n此外,云南省草原畜牧科学研究院通过云岭牛的扩能和中试推广,牵头成立了“云南肉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目前联盟成员(科研单位、企业)32家。云岭牛主要用于科研、养殖、加工,共建平台,共享资源,为云南省乃至华南地区肉牛产业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云岭肉牛推广应用的范围和条件)肉牛灵敏、易建立条件反射、耐粗饲、抗病性强,耐热、抗蜱,饲养管理方便。它不仅适合农民散养,而且适合集约化饲养;它不仅适合全时放牧,而且适合全屋饲养和圈养繁殖。特别是在高营养条件下,可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由于云岭牛具有性成熟早、生长快、饲料报酬高、能生产高档雪牛肉等特点,得到了养殖企业和养牛户的认可,从气候条件看,其饲养量和饲养面积逐年增加(
,云岭牛很受欢迎应用了。适宜从温带到热带的生长、繁殖和发育。是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的首选(
发展前景
云岭黄牛母性强,繁殖性能好。适合山区饲养。特别是在低营养、天然放牧的粗放管理下,仍能保持较高的繁殖力和较长的使用寿命。是生产杂交肉牛的优良母本。它可以减少繁殖和养护的需要,生产出理想的商品肉牛,降低种牛(
的生产成本结果表明,云岭牛与西本牛杂交种的生产性能优于西门塔尔牛和西本进步杂交牛,在积极参与云岭牛育种的基础上,以云南省草原动物科学研究院小邵牧场核心群为依托,采用合成系(
的方法,以云岭牛为支撑系,与其他杂交牛品种生产商品肉牛,云南省已建成8个云岭养牛场和10个改良站/点。每个养殖场有云岭牛300多头,已改良云岭牛30多万头。在同一时间同时,为加强云岭牛的选育和推广,近年来,云岭牛核心场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饲养管理。核心场和扩建场存栏3000多头,提供云岭牛细管冻精10万多剂,每年推广种牛1000多头,为云南省和华南地区肉牛产业化发展提供种源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