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养殖经历了“户有”、“公司+农户”的过程,奶牛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但农民个体科技含量不高,劳动生产率低,生乳质量难以保证,环境污染问题不易解决。为解决这一矛盾,中等规模奶牛养殖社区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主要途径有:企业与农村共建社区。龙头企业与村委会共同协商,由村或牛技术服务站负责为奶牛场和挤奶厅的建设提供场地;企业提供挤奶机械、冷奶槽、发电机设备;大型养牛户自愿申请就地养牛;饲养场管理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提供配合饲料、防疫、养殖、鲜奶收购等一系列服务;牛棚和水电的租金是从牛奶的购销差价中支付的(
大型养牛户集资自建社区,管理和使用自己的部分牛舍,并将其中大部分租给养殖户养牛。他们负责机械挤奶和统一挤奶农民共同投资建设一个社区,由投资者共同管理。牛棚租给农民养牛,实行集中挤奶。投资者负责收集和销售牛奶,通过牛奶差价和牛棚租金收回投资(
乳制品企业投资建设社区,作为企业自有奶源基地直接管理。出租牛舍,让农民在该地区养牛,牛奶由乳制品企业自己加工销售(
开发商投资建设住宅区建设。经营方式有三种:一是开发商投资建设小区,牛棚免费提供给养殖户饲养奶牛,投资从牛奶购销差价中回收;二是开发商投资建设小区,建成后出租给农民。农民接受社区统一管理,独立经营,集中挤奶;三是开发商投资建设小区,建成后卖给农民养牛。实行家庭喂养、集中挤奶、统一销售。这个农户购买奶牛设施的资金逐年从奶款中扣除(
委托经营模式。建成后的奶牛小区吸收社会投资者收购奶牛交由社区管理,或委托经营者收购奶牛管理;年末,根据经营情况按比例分配红利,俗称“养牛中心”,这种奶牛养殖社区组织形式的优势:1是科技含量的提高,生乳质量的提高。在中等规模饲养区推广应用科学技术比在农村更为方便分散的家庭喂养区。便于科学养牛、养殖、疾病控制和青贮准备。由于饲养环境的改善、机械挤奶和掺假,社区提供的生乳干物质和健康指标普遍好于散养户(大部分一级产品能达到100%)(二是劳动生产率和环境的改善。一般规模在300-500头左右,有机械挤奶厅的居民区内牛的数量在20头左右,可由1-2名劳动力承担,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三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由于牛奶产量的增加、牛奶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农民的比较效益普遍提高。龙头企业则拥有丰富的优质生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第四,组织化学程度增强,凝集效果显著。奶牛适度规模化饲养小区是一种具有股份合作制性质的经济组织,也可以说是一种管理体制的创新。一些地方在居民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奶农协会,进一步加强了奶牛场的组织rs(
奶牛养殖小区管理实行统分结合,责、权、利明确,既提高了奶农的积极性,又发挥了集体管理的优势,鼓励乳品加工企业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