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瘤胃发酵和产奶产生大量热量,以及汗腺发育不全、单位体重散热面积小等生理原因,奶牛具有“抗寒耐热”的生物学特性。根据研究,奶牛的最适环境温度为10-16℃℃, 适宜的温度范围为5~20℃℃. 当环境温度高于21℃, 奶牛表现出呼吸加快、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等热应激反应;当环境温度达到27℃, 采食量显著下降,产奶量仅为10日龄的75%℃; 当环境温度达到30℃, 奶昔10岁时的ld只有69%℃. 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资料,年平均日平均气温稳定天数超过5天℃ 还有20个℃ 关中地区分别为240天和90天左右。也就是说,一年中适宜奶牛生长的自然温度有150天(240-90天),奶牛处于热应激状态的时间约为90天,几乎占产奶期的三分之一。气象资料还显示,年平均日最高气温超过30℃℃ 超过50天,超过35天℃ 超过8天。不难看出,防暑降温的问题在关中地区奶牛养殖和管理中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为了减少热应激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提高经济效益,应加强夏季奶牛的饲养管理。新鲜的井水是最好的,一般需要免费饮用。农民应每1.5-2小时人工饮水一次(
2.调整精粗比。受高温影响,奶牛采食量显著下降。为了保证奶牛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满足泌乳的需要,日粮中精料的比例应适当增加缓解,但集中干物质在饮食中的比例不应超过65%。为防止高浓度引起瘤胃pH值下降,可添加1.4-3%的碳酸氢钠或0.6-0.8%的氧化镁作为缓冲液(
3。在高温条件下,当温度升高1.5%时,高产奶牛的能量需求增加3%℃. 一般来说,整个棉籽或大豆是用来提高饮食水平。棉籽和生大豆的最高限值分别为3公斤和2.2公斤/头/天(
4),日粮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幅度应为6-8个百分点。如果增加太多,多余的蛋白质将被脱氨为能源,这将增加“热量消耗”并进一步加重热应激(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矿物质。在热应激条件下,奶牛维生素A的消耗量增加,日粮中维生素A的含量应增加一倍。另外,由于血浆中钠、钾、镁随汗液排出增多,应注意适当补充(调整喂养时间)。夜间饲料量应占日粮的60%以上,特别是粗饲料应安排在20:00至次日5:00(
2.管理
1.大棚和遮光网的建设。运动场一般要求建棚,棚高宜为5米。如有必要,请安装遮阳网可增加减少阳光直射(调整运动时间。当天气晴朗时,有必要减少黄牛白天的运动时间,特别是避免在中午和下午把牛放进运动场。牛通常在下午6点以后和晚上(
3放进操场,采取喷雾等降温措施。当环境温度超过30度时,应采取喷雾或风扇和洒水降温。加强食槽、饮水池的清洁消毒。由于夏季气温较高,料槽内的饲料残渣容易腐烂,因此必须每天对料槽和饮水池进行清洁,并定期消毒(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并减少蚊蝇滋生。蚊子、苍蝇等昆虫对牛的干扰很大,不仅影响牛的正常休息,还会传播疾病。因此,要及时清理围场、运动场周围的粪便和杂草丛,保持污水沟畅通,并定期喷洒防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