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冬春季节蛋鸡的饲养管理

冬春季节蛋鸡的饲养管理

编辑:养殖网 浏览: 182次

结果表明:1.冬季蛋鸡

的温度较低,管理要点是注意防寒防潮,协调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加强光照管理

1.1防寒防潮

蛋鸡冬季饲养管理的重点是鸡舍防寒。当温度低于7时℃, 产蛋量开始减少。鸡舍温度控制的底线是保持温度在8℃以上℃. 对于背部和颈部羽毛损失较多的老鸡来说,过多的热量容易影响生产性能在低温条件下,可提高采食量15%-20%。在这种情况下,羽毛脱落的老鸡舍应尽量保持较高的温度(

成年鸡体型较大,体温较高,鸡舍密度较高,可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但如果不能保持或在冷电流的情况下,就必须采取一些保温措施,以减少冷引起的生产波动。比如,鸡舍周围的门窗全部用保温材料封闭,或者在门窗外面挂上棉布窗帘;在房子里设置取暖设备,比如煤ve、防火墙、消防通道、热风炉等;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尽量不留空笼等(

冬季湿度过大会增加散热,从而达不到保温的效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尽量保持外壳的清洁和干燥。应经常清洁外壳,并应使用较少的水,以避免外壳内湿度过大。如果条件允许,应减少消毒次数和时间。生石灰可以铺在地上消毒。同时,生石灰也能吸收水分,降低围护结构的湿度,但要注意控制粉尘飞扬(

1.2V通风

1.2.1在保温的基础上,及时通风

鸡舍冬季应经常通风,保证鸡舍内空气新鲜。封闭式鸡舍可根据鸡舍内空气的浊度和温度的变化,定期开关风机。在室内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在保温的基础上,应满足鸡的最小呼吸能力来确定风机的数量。冬季保温应考虑空气质量和通风。鸡舍对氨氮的需求量不超过20p54001

,冬季自然光照时间短,造成了鸡舍氨氮缺乏光照不足与产蛋率下降。因此,应利用人工辅助光刺激产蛋鸡在冬季多产蛋。补光有三种方式:早、晚、早、晚,保证每天的补光时间不少于16小时。理想的补光方式是早上补光,这样更符合鸡的生理特点,每天的产蛋时间可以提前。人工辅助照明时,也要注意开灯和关灯的时间,不能早、晚或断断续续,最好用定时器。不管怎么调光,l从暗到光,从光到暗,逐步开启和关闭灯光,使鸡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防止鸡产生应激(

1.3.2保持适当的光照强度

适当的光照强度有利于鸡的正常生产。光照强度以101jx为宜。需要注意的是,光照强度应在鸡头的高度测量,即鸡的眼睛能感觉到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也可以估计:每平方米3-5w的白炽灯泡(带灯罩)应经常擦拭,以保持灯泡清洁,并确保均匀的光照强度(

1.4这是一个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对鸡舍内环境进行消毒(用鸡消毒),可以降低鸡舍内病原微生物的含量,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坚持鸡舍用鸡消毒系统,一般在中午高温、下午消毒,消毒要全方位,以便在笼、鸡面上均匀形成雾。对鸡进行消毒时,不应留死角,特别是在进风口和鸡舍后面(

1.5保证鸡群均匀的关键是合理调整鸡群,保证鸡舍内的温度他家冬天很矮。在鸡群日常检查过程中,将弱小鸡群调整到鸡舍前,分别饲养;每笼鸡数调整为4只,鸡的健康水平相同。有效地实施群体调整可以保证鸡群的适宜密度和高度均匀性(产蛋周期(19-72周龄)的产蛋鸡生产水平一般由产蛋高峰期决定,初春前后产蛋高峰期的鸡比初春前后产蛋高峰期的鸡多产蛋5~8粒嗯。春季气温开始回升,鸡的生理机能越来越旺盛。因此,必须重视鸡群的防疫保健(

2.1注意鸡群产蛋率的增加规律,加强鸡群的饲养管理

开春后,外界温度逐渐升高,适合鸡群产蛋需要。当鸡舍的温度上升到15度℃, 鸡群产蛋高峰期(23~40周龄)、产蛋中期(41~55周龄)和产蛋后期(56~72周龄)均呈上升趋势。然而,随着温度的升高,c希肯会减少。因此,饲养管理者应做好鸡的日常饲养和管理工作。他们必须保证为鸡提供优质、均衡的营养、新鲜和充足的饲料。尤其是产蛋高峰期的鸡,必须使鸡吃饱,吃好,保持身体健康,以减轻产蛋引起的消耗,为夏季做好储备;为保证水质和水源的绝对安全,保证鸡的饮水充足,以免影响产蛋性能(

2.2注意温度对鸡产蛋的影响,正确处理温度与温度之间的矛盾保温

通风

由于大多数蛋鸡舍没有供暖设施,鸡舍的热源主要来自鸡自身产生的热量。昼夜温差不应超过3度℃ 和0.5℃ 每小时。笼子上下两层之间以及房屋前、中、后之间的温差不得超过1℃℃. 鸡舍一般采用最小通风方式(间歇通风方式,风机开启

时间为9.6h)。特别要注意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风机开关的数量和通风口的大小,以满足用户的需要通风和实现调温的目的(

春季昼夜温差大,特别是“晚春冷”现象,导致外界温度剧烈变化,极易造成鸡蛋生产不稳定。鸡蛋生产率一周内波动幅度可达2%-3%,这对管理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遇寒冷天气,管理应以通风为主,通风为辅,以减少温度波动,并及时提高风机的控制温度,以减少温度波动风机的工作频率可通过调节通风量来减少进气量窗口尺寸小,保证温度稳定适宜,减少温度波动引起的应力;遇大风或沙尘天气时,以进风口和风速为主要控制点。合理控制小窗的距离和数量,减少进气量,减缓风速,防止贼风侵袭,减少粉尘(

2.3注意蛋鸡抗体消长规律,做好免疫和消毒工作,春季万物复苏,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速度加快,特别是养鸡多年的地区,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疾病极易暴发,对鸡蛋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应注意春季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禽流感等病毒病抗体的消长,为保持产蛋稳定(

2.3.1根据现场具体情况,确保抗体

均匀有效,制定详细的免疫程序,坚持高质量完成免疫,特别是禽流感和新城疫。春季是禽流感和新城疫的高发季节,建议对新城疫进行免疫接种气溶胶每两个月一次;流感疫苗应每四个月接种一次,并随时注意抗体的变化(

增加抗体监测的频率。在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每月监测一次。如果外界环境不稳定,场区自身免疫程序不完善,则需每半个月监测一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禽流感等病毒性疾病的抗体水平必须长期跟踪。抗体异常变化、周围环境不稳定或疫情发生时,应采取以下措施:及时采取隔离封锁、及时免疫和整群紧急免疫等措施,提高鸡的抗体水平,提高鸡的免疫力(

注意春季病的非典型症状。例如,非典型新城疫主要发生在免疫鸡和带有母体抗体的鸡身上。雏鸡和种鸡发生非典型新城疫(NDV)时,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为呼吸困难,安静时可听到明显的咕噜声,病程较长时可出现头颈偏斜、站立不稳等神经系统症状,如凝视。病鸡食欲减退,排出黄绿色稀便。贝考成年鸡经过多次免疫,对新城疫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一般只表现出产蛋量的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在10%-30%之间。半个月后开始逐渐上升,2-3个月才能恢复正常。同时产蛋率下降,软壳蛋增多,蛋壳褪色,蛋品质下降,合格率下降(

2.3.2控制微生物的繁殖,掌握内外环境消毒

部分农户选择减少通风,注意保温,以避免春季不稳定因素引起的疾病。正因为如此,它导致鸡舍有害气体过多,病原微生物滋生,对鸡的危害较大(

应养成白天经常开窗、晚上经常关窗、平时经常观察温度的习惯。早晨太阳出来,气温升高时,可适当打开通风窗或棚布,保证室内有足够的新鲜空气;晚上气温下降时,关闭小窗户等通风设施,保证夜间室内温度(

的同时,做好室内外环境消毒和饮用水管道通红尽量减少有害物质的含量。内环境消毒时,应选用对鸡刺激性小的消毒剂。鸡可以每天消毒一次;如果条件不允许,我们还应确保每周对鸡进行三次消毒;消毒剂可选用戊二醛或季铵盐。对外部环境进行消毒时,可选用适当的消毒剂,如氢氧化钠或碘;在消毒过程中,应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消毒剂,可有效避免微生物耐药性的出现。饮用水管道定期消毒,每周消毒一次或除夕消毒一次半个月后。高锰酸钾可用作消毒剂。消毒剂的浓度必须准确(

2.3.3及时预防给药

此时,可根据鸡的情况采取预防给药,特别是发生各种应激前后(如群体转移、免疫力、天气急变等),及时补充多维抗生素。特别是人工授精后,应根据鸡的输卵管状况和产蛋情况及时给予预防性药物,以预防输卵管炎(

2.4注重硬件设施,以保证鸡的产蛋性能在生产中得到更好的发挥春季,要注意改善硬件设施和设备,减少应激因素对鸡群的影响(

春季对鸡群的主要应激因素是:昼夜温差大,春末寒冷,日照时间长(对露天和半露天鸡舍影响大),条件性疾病发病率高。这些因素的消除都取决于鸡舍的硬件设施。春季是鸡大肠杆菌病、呼吸道等机会性疾病的高发季节。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提高鸡舍卫生水平,做好季节通风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发病率。特别是硬件设施改进后,通风更加科学合理,鸡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卫生条件得到改善,条件性疾病的发生率降低,季节性因素对鸡生产性能的影响降到最低。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