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饲养管理不仅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而且关系到未来的生产性能,因此育雏期是鸡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冬春季节气温较低,要想培育出健壮、活泼、发育良好的雏鸡,就必须加强对雏鸡的综合饲养和管理,这对发挥和提高雏鸡的生产性能非常重要。作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结合家禽饲养的原则,总结了冬春两季肉鸡育雏的8项关键管理技术鸡被运到育雏房后,应在短暂休息后立即喝水,因为离开雏鸡需要24小时,长途运输要消耗大量的水,所以应尽快喝水。尽早饮水可以补充雏鸡出壳时体内消耗的水分,促进肠道蠕动。排除胎粪,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并促进剩余蛋黄的吸收,以增强食欲。第一周避免使用冷水,喝温水(保持20分钟左右)℃), 加入恩诺沙星、多维电解质和5%葡萄糖。如果小鸡孵出很长时间雏鸡身体虚弱,进食前在饮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补水盐,可以提高雏鸡的成活率。一周后喝干净的冷水。饮水量一定要充足,始终保持水分,随时畅饮,绝不间断饮用。水质应符合卫生标准,饮用水应定期清洗消毒。20天后,最好使用奶嘴饮水机,既卫生又节水。这种奶嘴饮水机比水槽节水80%-85%,不仅可以降低用水成本,还能保持房屋干燥、清洁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用水槽喝水
必须稳定,无渗漏,无溢流(
2.孵化后12-24小时开始投喂(小鸡饮水后开始喂食。饲养时间最迟不得超过孵化后12-24小时。没有必要人为地推迟喂食时间。喂食时间越早越好。饲养时间不宜太晚,否则雏鸡消耗过多体力,容易导致虚弱和脱水,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新生雏鸡消化器官尚不发达,胃肠体积小。饲养要求营养丰富,易消化,适口易啄。进料p物品的厚度应适中,或用碎颗粒打开食物,用玉米粉或小米作开胃菜。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根据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应该更换不同时期的混合体,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饲料要循序渐进地更换,使鸡有一定的适应过程,以免因饮食的突然变化而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在第一周,雏鸡被喂养在一个开放的盘子里,饲料可以均匀地铺在盘子或牛皮纸上进行第一次喂养,这样雏鸡就可以自由进食了。对于不知道怎么喂食的小鸡,应该把它们围起来多次去有饲料的地方,让他们
学会喂食。鸡应定期定量喂养,一般1-3天每2小时一次,夜间一次,3天后每天和夜间6-8次,后期每天3次。第二周后,应更换为喂料桶。饲养器具要充足,高度要与鸡背相等。饲养器的高度应根据鸡的生长高度进行调整。这样既方便了饲养,减少了饲料浪费,又能防止饲料污染(
3.为了保持合理的温度
,冬春两季气候寒冷温度较低,保持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功的首要条件。雏鸡一周内的室温为32~35℃℃, 适当的高温(3日龄以内)有利于蛋黄的吸收,减少白斑的发生。一周后体温下降2-3度℃ 每周直到室内温度达到2L℃, 温度应保持到孵卵结束。温度是否合适,不能光用温度计测量,重要的是看鸡的活动表现,这样才能看到鸡的体温。当温度太低时,雏鸟会慢慢地移动它们的羽毛蓬松,身体颤抖,聚集在热源下,时不时地鸣叫;当气温过高时,雏鸡四散散,张口喘气,食欲下降,饮水量增加,甚至张口喘气;当气温过低时,雏鸡睡得不安稳,发出“唧唧”的叫声,往往挤在一起,甚至聚在一起,时间稍长,造成大量雏鸡死亡。如果温度合适,雏鸡就会活泼,胃口好,精神好,羽毛光滑干净。结果表明,保持适当的温度可以控制白痢和球虫病的发生,促进白痢的吸收和繁殖利用卵黄囊,提高雏鸡成活率(
4.掌握适宜的湿度
育雏场所的湿度不能过高。高湿度为病原菌的繁殖创造了新的途径,尤其是寄生鸡蛋更容易诱发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和真菌病,影响鸡的健康和成活率。一周内,育雏室内湿度必须达到60%~70%。一周后,雏鸡体重增加,水分代谢增加,温度下降到55%~60%,有利于雏鸡的生长发育。在湿度过大、温度过高的环境下,出现雏鸡发病率下降,病情加重,生长速度下降;当过干湿度低于40%时,呼吸系统疾病加重,体重增加受到影响。随着鸡的日采食量、饮水量、呼吸和排便量的增加,容易造成室内潮湿。因此,垫层材料应每天频繁更换,雨季垫层材料每天更换1-2次;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地面干燥,尤其是在南方。经常潮湿的地区,鸡舍应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最好搞育雏大棚。湿度应尽可能控制在55%-60%(以确保保证鸡健康生长发育的适宜饲养密度
也与饲养密度直接相关。雏鸡密度高、育雏室内空气污浊、氨气味大、湿度大、卫生环境差、食物拥挤时;此外,缺陷雏鸡数量增加,其恶习严重。饲养密度小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但不利于设备的充分利用和劳动力的合理使用,因此饲养密度越小越好。一般第一周30/m2,第二周25/m2,第三周20/m2,第四周15/m2k、 5-6周内保持鸡舍空气新鲜
约为10/m2,随着鸡的生长发育,对氧气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通风尤为重要。鸡舍内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可通过空气循环排放。它可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一周后应开始通风。如果屋内通风不良,鸡舍内有害气体含量高,会降低鸡的抵抗力,特别是氨气会直接刺激鸡的呼吸系统,使其呼吸不畅,阻碍鸡的生长发育鸡,诱发呼吸道疾病,甚至使鸡失明。通风前,室温应提高2~3℃℃, 通风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中午左右,应缓慢,门窗应从小到大打开,最后处于半开状态,避免小偷的袭击,千万不要突然打开门窗,使室温骤降(
7.做好鸡病的预防工作
由于鸡的抗病性差,容易感染病源,有些疾病发生后很难诊断,因此,要求养鸡户加强饲养管理,制定合理的养鸡计划根据疾病的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以控制鸡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控制疫病的发生是养鸡的重要保证。鸡体小,抗病性差。该病一旦发生,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损失大。鸡舍在使用前应彻底消毒,设备和工具应定期清洗消毒。1日龄雏鸡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喂食前,可将链霉素敷鼻,每只鸡2000-4000 IU,预防上呼吸道疾病;O喂养第1天,用0.02%美托洛尔或0.03%诺氟沙星混合液喂养5~7天。鸡新城疫Ⅱ弱毒疫苗可在出壳后1-2周内用于预防鸡瘟疫;2周后,饮用水中加入0.1%的利图林5-7天,预防球虫病;3周龄时用新城疫Ⅱ号疫苗滴鼻,3月龄时用新城疫Ⅰ号疫苗加强免疫(做好破喙
工作)。没有断喙的鸡,在缺乏营养、缺乏新鲜度和鸡群密度高的情况下,容易引起相互啄食和死亡,或带来死亡产蛋期互相啄食的不良习惯,导致生产水平下降。因此,有必要打破鸟嘴。断喙的最佳时间是7-10天。断喙装置用于切断上喙的1/2和下喙的1/3(鼻孔到喙尖的距离)。破喙前后2天,饮用水或饲料中应加入维生素k、维生素c和抗生素,以减轻炎症、止血和应激性气体。断喙后,应增加饲料箱中饲料的厚度,直至伤口愈合。断喙应在鸡的健康条件下进行,以防止更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