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鸡病防治已成为养殖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鸡病的种类越来越复杂,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在鸡病防治中也存在不少用药失误,直接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鸡病防治中的用药差错及合理用药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1.用药差错
1.盲目用药
鸡病种类越来越多,治疗难度越来越大。鸡病发生后,量农民用药量是规定量的3-5倍。一方面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给疾病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另外,这种吸毒方式还容易产生药物残留,直接影响家禽和单一产品的质量,并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
1.2长期使用一种药物
很多养殖户在防治鸡病时发现,有一定的药物治疗效果是好的,每次遇到同样的疾病,他们都会反复使用同样的药物。长期使用一种药物会产生耐药性,然后增加剂量。这增加了农民的成本,但是lso延缓了防治鸡疫病的最佳时机(
1.3随机药物配伍
在药物配伍过程中,盲目配伍会带来许多不良影响。例如,由于随机配伍药物无效,或禁忌配伍药物导致鸡死亡。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户对药物知之甚少,而片面认为通过多种药物治疗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疾病发生时,药物随意搭配,或药物无效,影响了青霉素、磺胺等鸡病的治疗;或药物中毒,造成鸡大范围死亡。例如盐霉素和莫能菌素(
1.4使用“特色药”
由于兽药市场秩序不够规范,过分吹嘘产品功效,大赞“特效药”,专职为一种疾病服务。为了尽快得到治疗效果,一些农民通常会高价购买,但效果可能不好,同时也会影响鸡病治疗的最佳时机(合理用药)2.1加强预防性用药
根据地区疫情发展趋势,制定合理的疫苗免疫程序,准确把握疾病易发期,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及时用药对养殖的危害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预防工作中,要注意消毒、驱虫和疫苗注射,并根据具体情况补充营养药物,增强机体免疫力。在实时观察下,一旦出现疾病,应及时诊断,并在确定病因后进行给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实验室试验,通过有效试验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
2.2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
一般来说,通过饮用水或拌料来实现对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应注意预扩散,确保药物浓度均匀。如果这些药是片剂,就应该彻底捣碎。对于不易溶于水的药物,要停止使用饮水给药,避免药物浓度不均或过低影响疗效而达不到治疗效果。另外,如果药物不易溶于水,鸡在最后饮用水中会出现药物过量中毒现象。需要注意的是,要提前断水,最好在2-3小时内饮用。第一次给药时,如果用于治疗疾病,可以适当增加剂量预防,是治疗剂量的1/2。要避免长期小剂量使用,避免过量给药。治疗过程应根据鸡病的具体情况确定。急性病的疗程一般为3-5天,可完全治愈,停药;对于慢性病,疗程通常为7天左右。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每个疗程间隔3-5天,多药交替使用。特别是驱虫药、抗生素等(
2.3合理停药
预防鸡疾病氮和对照不能不用药,也不能长期用药。为避免禽蛋制品中残留药物,必须合理停药,控制停药时间。尤其是在销售前5-7天,必须停止用药。适当的停药不仅是对消费者健康的保障,也是对养殖户合理的成本控制(
2.4重视药品质量和禁忌症
用于防治鸡病的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禁止使用假冒伪劣药品。有些药物虽然疗效好,但副作用小食用,影响家禽或蛋制品的质量。例如,使用磺胺类药物会影响产蛋。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药物配伍的不相容性和联合用药的拮抗作用(
2.5合理控制用药费用
在合理用药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防治效果,还要注意成本控制,保证农民的经济效益。除药品监管外,还要坚持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提高饲养质量,做好消毒防疫工作,避免出现“以防为主”的情况防治鸡病,保护农民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