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孵卵期间,保持生命是首要任务。为了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必须保证育雏环境条件,供应全面均衡的饲料,严格执行防疫和疾病控制措施,才能减少雏鸡死亡人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在生产中,必须采取以下六项综合措施:
严格免疫程序,及时接种
大群封闭饲养的鸡,稍不注意易发病,特别是马立克氏病、新城疫、传染性滑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一旦这些传染病被传播,它们就会扩散邪教控制,将造成毁灭性的损失,整个鸡群,甚至养鸡场。因此,应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免疫程序的制定应根据田间或局部地区病原微生物的不同类型而定。在引进鸡疫苗时,有必要向捐赠者提出有效的免疫程序。如果当地没有传染病流行,则不应临时接种疫苗,以免因接种而污染地区。只有当某种疾病发生或流行时,疫苗才能用于接种(
加强消毒管理,预防接种及时药物预防
如果培养箱、育雏室、产卵室和各种器具没有严格消毒,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会通过闭合不良的脐孔侵入卵黄囊感染,引起脐炎。因此,应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法对孵化器、育雏室、产蛋室及各种器具进行消毒。另外,脐鸡应分开饲养,室温2℃ ~ 三℃ 应在高于正常温度的条件下精心护理,并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加强饲养管理,降低本病的死亡率利用鸡死亡,球虫病也是鸡繁殖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这两种疾病的流行病学,3周龄前饲料中应添加抗生素,以防止白痢的发生。球虫病应在15天后预防,特别是在高密度、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应使用药物预防球虫病× 10-6至60× 10-6氯苯甲酸等药物。使用的药品必须称量准确,搅拌均匀,避免药物中毒,使用1-2年后更换新药品,防止药物中毒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