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大量病原微生物繁殖,为畜禽传染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爆发,但只有科学合理地使用疫苗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免疫规划应该是合理的(根据当地和疫情的流行情况,确定需要的疫苗种类。疫苗接种的种类应当是已经发生或者威胁的当地流行或者疾病。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疫苗株的血清型应与当地流行株
相对应用于不同目的的疫苗。例如,产蛋鸡需要接种减蛋综合征疫苗,而肉鸡则不需要。商品化育肥猪应尽量少接种疫苗,避免过度应激影响猪的生长。母猪是成年猪,可以更适当地接种以产生更高的母源抗体来保护新生仔猪(
。根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第一次免疫的年龄。疫苗接种后应定期检测抗体水平,并根据抗体检测情况确定加强免疫的时间(为预防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有时可采用联合疫苗)。苏克猪三联疫苗、羊五联疫苗。但局部传染病(如猪瘟)宜采用单一疫苗(该病流行具有季节性)。在发病季节前一个月进行免疫接种。对虚弱、患病、潜伏的动物不宜接种。妊娠晚期动物应注意使用或不使用反应强烈的疫苗(
接种方法应正确(疫苗接种方法主要包括滴鼻液、滴眼液、饮用水、气雾剂、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等(
不同的疫苗需要不同的免疫方法,如痘病毒v皮内注射新城疫IV疫苗的疫苗接种、鼻腔滴注、眼滴注和饮用水,新城疫I疫苗的肌肉注射,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的肛门应用。必须防止动物摇头,使免疫疫苗流出。可用蒸馏水、纯化水和深井水稀释疫苗、1%脱脂奶粉和疫苗剂量的3倍。畜禽饮水前应停止供水4-6小时。气雾剂免疫时,喷雾颗粒大小应适中,疫苗剂量应增加3倍。以上三种免疫方法在接种前后2天内均不能喷洒当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应禁止所有注射;针的大小和长度应适中。冻干苗用7号针,油苗用12号针;注射器和针头应消毒;注射部位应正确。颈后皮下注射,如鸡在颈后2/3。肌肉注射应选择耳后颈(牛羊颈上缘以下1/3)和猪耳后颈或臀,针头方向应与皮肤垂直;注射部位应消毒后,应使用75%酒精或5%碘酊
免疫接种的细节需要掌握
疫苗的运输和保存。当外界温度低于8℃, 疫苗可以常规运输。当外界温度高于8℃, 疫苗应冷藏运输,远离光线。如果疫苗不能及时使用,可以按照标签说明妥善存放。一般情况下,活苗应存放在15℃ - 20℃, 应避免反复冻融。灭活苗应存放在2℃ - 8℃(
)合理选择稀释剂。注射用活疫苗通常由h特殊稀释剂。如果没有稀释液,可以用生理盐水稀释(
疫苗开封后应尽快用完。灭活疫苗一般在开启后12小时内用完,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活苗稀释后应放在阴凉处,2小时内用完,最好不超过4小时(
免疫记录应认真做好。应注明免疫时间、畜禽种类、年龄、性别、数量、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剂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