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养殖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畜禽疫病也出现了新的情况,一些常见病越来越难以控制,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以下原因(免疫失败
1.1优质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科学有效的手段。疫苗的质量决定着免疫接种的成败。疫苗中抗原浓度不足和过期疫苗的使用将严重影响疫苗的作用(
1.2防疫程序根据疫苗的特点制定防疫程序畜禽疫病学。畜禽防疫工作必须按照防疫程序进行。同时,加强消毒和驱虫,提高畜禽免疫力,切断感染途径。有的农民为了省事,不按防疫程序接种,使某种疫苗防漏、漏注,导致免疫功能衰竭(
1.3操作程序与疫苗注射操作程序不符,从而导致免疫功能衰竭,如疫苗保存不当、疫苗稀释无无菌生理盐水、无需更换针头等r疫苗注射过程中严格消毒等(
1.4不按规定接种免疫抑制剂,如两种疫苗同时注射产生相互抑制。此外,一些疾病还可导致免疫抑制,导致免疫功能衰竭(
2.诊断不准确和治疗不当
2.1非典型病例的数量正在增加。近年来,非典型病例不断增多,使畜禽的症状更加复杂多变,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混合感染病例明显增多,不仅使诊断复杂化,而且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nosis,也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2.3如果治疗不彻底,畜禽疾病所引起的病原体都有潜伏期和发病机理。给药方式只能杀灭部分病原体或抑制病原体的活性。药物作用时间过后,病原体会大量繁殖,畜禽会复发或继发感染新的疾病,使疾病更难控制(
2.4盲目的药物组合,一些农民不了解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随机药物组合。不合理的药物组合不仅可能由于拮抗剂的作用而降低疗效药物间的ic效应,还会引起病原菌被感染生物变异导致畜禽产生耐药性(
3.环境因素和饲养管理不善
随着养殖数量和密度的增加,环境和空气质量下降,家畜疾病发生的概率增加。一些传染病传播速度较快,一些人为污染(如农药残留、空气污染)是重要的致病原因。此外,饲养管理不科学、饲料配比不按生长周期、围隔卫生条件差、消毒不规范等都会影响牲畜的健康,降低其抵抗力,为疾病的入侵打开大门
4.防疫监督不力
农村散养畜禽防疫不到位,畜禽产品流通车辆消毒不严,而不法商贩买卖死畜都是重要的疾病传播和疫情隐患(
5.对策
5.1免疫是关键,预防重于治疗,确保疫苗的优质有效,严格按要求保存疫苗,购买优质疫苗并做好疫苗质量的跟踪监测,部分疫苗可适当增加或重复免疫一次。免疫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无防漏和注射,正确使用稀释液,严格消毒,每只动物一次注射(
5.2准确诊断,及时治疗,观察畜禽多发病的综合症状,以及死后的病理变化,准确诊断,及时治疗,适当用药(
5.3科学饲养管理:根据畜禽不同的生长周期,给予饮食,定期进行驱虫消毒,保持围护结构清洁。畜禽应能自养自养,出入境同时进行,以便及早发现、隔离和治疗患病畜禽(
5.4流通防疫监督,加强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和屠宰检疫的监督,减少病畜流通,杜绝非法销售死猪肉,严格做好死畜禽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