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维生素营养的研究已发展到分子生物学的水平。近年来,新发现的额外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预防和治疗维生素缺乏症的范畴。随着人们对各种维生素作用认识的加深,水产养殖业面临的日益严峻的挑战促使人们重新思考饲料中维生素的合理添加标准,以实现健康、高产、有利可图的养殖目标,尤其是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水产养殖投入产出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维生素的推荐量也在不断修正。这个添加维生素营养不仅要防止传统意义上的畜禽维生素缺乏,同时也解决了在商业运行环境下对最佳喂养的支持(
1。对维生素需求
的新认识stahy等人最近于1995年发表的一份典型试验报告揭示了最低营养需求(NRC建议)和适当供给之间的差异。他在猪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复合维生素预混料(包括维生素B2、烟酸、泛酸和叶酸),添加量分别为NRC推荐标准的70%、170%、270%、370%和470%。在剂量最低的实验组中,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明显增加。结果证实,增加维生素补充的益处不仅在于缓解维生素缺乏。同时发现,这一优势在高产瘦肉型猪的生长发育中比中瘦肉型猪更为明显。结果还表明,B族维生素的最佳添加量对蛋白质沉积是满意的。因此,建议生长猪饲料中B族维生素的适宜添加量应调整为推荐添加量的200%-300%
。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创造了许多新的奇迹。高产新品种的出现促进了营养研究的不断进步。尤其是t他对维生素的需求变化很大。其原因可能是:(1)畜禽新品种的选育,使畜禽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发生变化;② 内外应激因素影响各种维生素的需求;③ 市场对产品质量的需求也制约了维生素(
2)的供应。市场对多种维生素使用的误解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与许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还有距离。饲料质量参差不齐,阻碍了饲料工业向优质高效发展。其中,对维生素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tamin是畜禽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在消费方面不能满足动物的生产需要。目前,由于成本等原因,市场上畜禽通用复合维生素的不足之处在于未考虑畜禽品种、生理阶段和生产用途的差异,这就导致了畜禽日粮中某些维生素的过量,而另一些维生素的不足(
不同的专家对维生素的含量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很难得出统一的结论。总之,满足动物对维生素的营养需求,生产出高质量的家畜是我们的共同愿望对维生素生产的再评价以前,人们对维生素供应的认识主要是基于是否存在缺乏。饲养畜禽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终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最终产品的内在品质,如风味、色泽、营养、保健、健康、安全等。除了营养,维生素还可以改善蛋壳的品质和蛋黄的色泽;提高肉的新鲜度,延长货架期;提高繁殖性能。因此,维生素供给的评价不仅要考虑饲喂效果、投入产出比,还要判断是否满足饲喂需要e市场实现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