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鸡户用药误区及如何节约用药成本
[摘要]部分养鸡户缺乏防治鸡病和药物的知识。鸡一旦生病,无论是传染病、代谢病还是寄生虫病,都要用抗生素治疗。如果用药不当,往往延误治疗时间,造成病情加重和药物浪费,增加养鸡成本,忽视预防用药,许多农民预防用药意识不强,只能在鸡生病时才用药,违反了“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结果是认为该病要到中晚期才能治疗,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增加了用药成本。正确的用药方法应该是:认清当地各个时期的多发病、多发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预防用药程序,因此,预防疾病首先(
2用药方法错误
2.1频繁更换药品品种
这种情况在经验不足的农民中经常出现。当家禽生病时,由于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疾病识别能力,往往在使用一两天后就急需更换其他种类的药物但有明显改善,达不到预期效果(
2.2停药习惯
部分农民不按疗程合理用药,病情好转后立即停药。例如,疗程至少3天,严重者可能需要5-7天。一些农民在2天后立即停止服药。这样,由于治疗不彻底,家禽的疾病没有得到完全治愈和进一步巩固,导致疾病再次复发或加重(
2.3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
后,一些农民试用某种药物预防某些家禽疾病,发现其使用效果良好ect很好,所以每次遇到同样的疾病,他们都会一次又一次地使用这种药物。这些人往往对兽药了解不够,后果可想而知,要么不断增加用药剂量,延长疗程,要么疗效越来越差。另外,无论鸡只是单纯的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还是中毒,都采用抗生素治疗,这既不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也造成养殖成本的扩大。如果腹泻是由突然感冒、过热、过量饮酒和突然更换饲料引起的,则应从饲养管理的角度来解决,不使用抗菌素一些农民认为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可以提高疗效。由于不了解药物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导致药物间出现双剂量中毒或拮抗反应的现象。事实上,有些药物在一起使用时会产生协同作用(例如,喹诺酮类药物和氨基糖苷类药物如新霉素会增加药物的作用),而有些药物在一起使用时会产生拮抗作用(例如,喹诺酮类药物和四环素类药物如强力霉素(
4随机增加用药剂量
大多数专业养鸡户认为,规定的剂量就可以了药物标签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增加剂量,治疗效果好。事实上,盲目增加药物剂量在当时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但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同时也会增加用药成本(
5忽视药物的安全性
有些药物的安全范围很窄,治疗剂量接近毒性剂量,比如喹乙醇。在使用过程中,养殖户往往认识不足,导致混合不均匀或浓度过高而中毒的现象
6偏爱价格过高的产品
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养殖比较集中的地区或养殖规模较大的养殖场。S有些人片面地认为,药越贵,质量越好,疗效越高。特别是由于缺乏药物基础知识,一些养殖专业人员对药物了解不多,同事很难得到正规兽医的全面指导。他们只是盲目地听信谣言。兽药也有疗效价格比的问题,因为预防同一疾病的药物种类很多,有的多达几十种,但价格可能相差很大。比如硫氰酸红霉素、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等对鸡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防治都是有效的,但价格昂贵完全不同。除了症状、疗效、副作用、耐药性等因素外,最重要的选药原则是低价原则,这也符合广大农民的心理。药物的选择顺序应为敏感性、有效性、毒副作用,只有考虑生产成本,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