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颜色是采食者在卵子形成过程中脂溶性色素沉积到蛋黄中形成的。蛋黄的颜色与饲料中的胡萝卜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有关,而与蛋黄的营养价值无关。对于消费者来说,红黄蛋比淡黄蛋更受欢迎(原因有很多:
(1)饮食中叶黄素含量不够。某些饲料(小麦、大麦、大米或其副产品)的叶黄素含量较低。蛋鸡日粮中含钙量过多,蛋黄颜色变差(
(2)日粮中钙含量过高,会影响色素沉积(
(3)球虫病、隐孢子虫病、吸收不良等疾病f营养素或其他病毒性疾病可影响蛋黄色素沉着(
(4)霉菌毒素污染饲料可降低蛋黄色素沉着。如果贮藏时间过长,玉米、玉米蛋白粉等饲料中的叶黄素含量会被氧化,叶黄素含量会逐渐降低(
(5)蛋黄发育时间不够。随着卵巢中卵泡的发育,色素沉积增加,卵泡发育(主要是卵泡的产生)需要10天,因此卵黄完全染色也需要10天。建议在产蛋前饲喂色素饲料两周,使颜色完整(
(7)维生素A缺乏。许多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原的活性。如果维生素A不足,类胡萝卜素会转化为维生素A,以满足蛋鸡的营养需求,从而降低色素沉积程度。适量的维生素A应该平衡这两种作用。建议饲料中维生素a含量最低不低于10000 IU/kg,最高不超过15000 IU/kg(
(8)饲料中的其他因素:
(1)黄色对鸡蛋的销售起着重要作用。消费者喜欢的蛋黄颜色介于金色和橙色之间。与肉鸡的皮肤着色一样,蛋黄的着色取决于氧化类胡萝卜素在蛋黄中的沉积。改善蛋黄颜色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添加合成色素或天然色素提取物;二是使用富含叶黄素的饲料原料,如黄玉米、玉米蛋白粉、草粉和苜蓿粉(
影响蛋黄着色的因素有:日粮类胡萝卜素分解、合成类胡萝卜素稳定性差、日粮中真菌毒素、日粮中棉籽、鸡内寄生虫病、低采食量、,日粮中低脂或腐臭脂肪,日粮中钙含量高(异常产色鸟日粮中大量使用棉籽粕时,棉酚可与蛋黄中的Fe2+结合形成复合物,使蛋黄颜色降低。贮藏一段时间后,蛋黄产生黄绿色或暗红色,甚至斑点;据报道Waldrop和goodner(1973)认为,当日粮游离棉酚为50mg/kg时,蛋黄会变色;此外,环丙烯脂肪酸能抑制肝微粒体中的脂肪酸脱氢酶,降低蛋黄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鸡蛋储存后,蛋清变粉红色,蛋黄变硬,鸡蛋加热后形成海绵状的“海绵蛋”(血斑血斑是蛋黄从卵泡中释放出来时,由于小血管破裂出血而沉积在蛋黄表面的血块)。凝块可能小或大到足以导致整个蛋黄变色。虽然血斑对鸡蛋的营养价值没有不良影响,但消费者讨厌鸡蛋他的蛋。影响血斑形成的主要营养因素是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缺乏常导致卵血斑发生率显著增加。维生素K的边际缺乏可以减少血斑的出现,这可能是由于排卵期间释放的血液扩散到整个卵子,不会凝结形成小血块。因此,维生素K的拮抗剂也能减少血斑。蛋鸡日粮中高水平的苜蓿会增加血斑的发生率(
2.改善蛋黄颜色的控制措施除了加强饲养管理因素外,还可以采取补充蛋黄的措施olk颜色增强剂,如DSM红色和黄色。这两种产品属于类胡萝卜素,是肉鸡和蛋黄着色的理想选择!其中,“佳丽素红”的有效成分是角黄素,又名巴诺黄,含量在15%以上,是一种红色着色剂,“大蒜素黄”是一种含胡萝卜素的高效黄色着色剂
DSM红黄是一种高效、理想、安全的禽类着色剂。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类胡萝卜素产品中含有15%的没食子酸红,其结构与天然角黄素相同,可以保证产品的高质量(技术先进)。它是由高度复杂的标准化过程,使角黄素和羧酸盐的活性成分均匀分布在淀粉包被的明胶和碳水化合物中,保证了产品的稳定性和成品的良好流动性(
3.优良的操作特性。大蒜素红黄是一种流动性很好的颗粒状粉末。适宜的粒径和密度保证了产品的高流动性,使其易于在家禽饲料中混合均匀,操作简便(
4。稳定性好。采用抗氧剂稳定其活性成分,并将其包裹在淀粉包被明胶中,以增强其抵抗恶劣环境和苛刻加工条件的能力(
5.添加量小,成本低。建议每吨饲料中添加15%的佳丽素红10-15g,10%的佳丽素黄20-45g(色素水平和着色时间
)着色是色素沉积的过程,其效果与色素用量和着色时间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0~50mg/kg范围内,随着色素添加量的增加,佳丽素黄、佳丽素红、佳丽素粉的着色效果增强。另一方面,色素含量与着色效果之间没有线性关系。随着饲料中色素含量的增加,利用率呈下降趋势。着色时间是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因为在吸收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饱和”d色素在体内的运输,多余的色素由于不能被吸收利用而被浪费,这也解释了色素水平与着色效果不成线性比例的现象。色素沉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持续时间与动物种类、饲料中色素水平及其利用率、期望的遮荫度有关。少量颜料长时间的着色效果通常比大量颜料短时间的着色效果更好、更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