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是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用根入药。具有抗菌消炎、降压利尿、解毒利胆作用。黄芩是一种常用中草药,主要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省(
黄芩喜温耐严寒,地下部分耐-30℃低温℃; 它耐旱怕涝。在排水不畅或多雨地区生长较差,易造成烂根。栽培技术如下:
繁殖法
黄芩黄芩主要通过种子、扦插或生根(
1)繁殖。黄芩种子小,不易发芽,播种前应仔细整地。整地过程中,每亩施腐肥2000—3000公斤,然后深耕、细耙、起垄。边框表面应精细平整。没有灌溉条件的山坡地不能作为边界。春播一般在3月至4月,夏播在6月至7月,冬播也有,但春播产量最高。通常使用钻孔。根据行距为25-30厘米,开沟深2-3厘米的浅沟,将种子均匀地播入沟中,覆土厚度约1厘米,播种后轻轻按压。5-1公斤/亩。播种后,浇水并保持表层土壤湿润。幼苗大约15天就能出苗。苗木高6~7cm时,按12~15cm的株距定植,用土移栽,以补苗不足(
2.扦插繁殖:最适宜的扦插期为5~6月。取茎、枝上部半木质化幼嫩部分(茎中下部作为插条成活率很低),切成6~10cm长,移去下部两节叶,保持上部叶,按10厘米的行距排列× 苗床5厘米。刈割栽植,栽植后浇水,并遮蔽,经常洒水保持土壤湿润。该方法成活率可达90%以上,移栽后40d即可移栽(
3.生根繁殖:采收时选用部分高产优质根茎作为繁殖材料。如冬挖冬收,将根茎埋在室内阴凉处,第二年春天种植;如果在春天收获,就应该挖出来种植。把根茎分成几株,每株都有几个芽眼,然后按行spa第30页× 20厘米。采用这种方法的山坡种植成活率较高(
田间管理
应急土壤应保持湿润。雨季注意排水防涝。注意松土除草。定苗后进行第一次追肥时,每亩施稀释人粪肥500公斤或尿素3-5公斤。6~7月第二次追肥,每亩施磷铵30kg。第二年和第三年,在植株变绿后,每亩施用40-50公斤饼肥。在6月下旬,在垄前沟施磷铵30~40kg种植2-3年后,土壤被覆盖和浇水(
收获和加工
收获。一般在深秋落叶萎蔫或春芽发芽前挖。应进行深开挖,以防止断根。把根挖出来后,把土抖掉,把茎叶切掉,半干的时候打在皮肤上,然后迅速干或晒干。避免暴露在强光下,过度暴露会使颜色变红;为防止雨淋,雨后颜色变绿或变黑,影响质量。成品致密无孔,内部呈鲜黄色。一般3-4公斤鲜根可加工成1公斤干品。一般每亩干产品200-300公斤,更高的可达380公斤以上(
一些专业知识从网络
转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