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位猪友问自由采食小猪腹泻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有人只给出了其中一俩个原因。在此,我想以我的经历回答这位朋友的问题。
首先,声明一下,我不是兽医,该言论仅供参考。
断奶苗猪自由采易食腹泻,说白了其实不是病,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大家不会想到,那就是生活习惯的改变,因为断奶前它主要是以奶水为食,所以它喝满了肚子就知到吃饱了,但是,当它以固体饲料为食时,它还需要吃满肚子才知道“我已经吃饱了”,这样问题就出来了,吃的是干料啊,一会儿它渴了是要喝水的,胃里的饲料充分吸足水分就膨胀,把胃活脱脱撑成一个大气球,你说它能不腹泻吗?记得我那个时候时都看到有的猪的粪便不是排出来的,而是自己流出来的。
原因找到了,问题就好解决了。但是需要下功夫。那就是让它们在断奶前就适应固体饲料,我的苗猪7天教槽是行不通的,都是10天以后开始,30到35天断奶,这期间,什么时候一头猪平均吃完了2.5斤料以上了才断奶,如果诱食成功,不用一个月就吃了2.5
斤的料,我也是坚持的足月才短奶的,我不想也没那个能力在二十或二十多天就断奶。断奶后的一周,说是自由采食,我没有这样做,但也没有定时定量,而是撒上少许料,等食槽没料一两个小时后再撒上少许,一天撒个五六次,这样循序渐进的过度到自由采食。
第二个导致腹泻原因就是饲料的原因,卖饲料的永远不会这样承认,但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因为这两个原因,腹泻会不论季节的发生。
除此之外,地面太凉导致脾胃虚寒是腹泻的另一大诱因,而且,这也是大部分小散明知故犯的问题。
**后,才是致病菌在作怪。但是这样的腹泻发生的概率还是非常少的,这也往往与饲养脱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管理不到位,环境恶劣,苗猪的免疫系统时刻受到挑战,即使断奶前的工作做的已经相当好了,也难以杜绝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
总之,断奶前的工作没做好,而导致断奶时的时机不成熟;饲料的原因,环境的原因是造成小猪腹泻的根本原因。
当然,有些其他疾病会有腹泻的并发症,这要辩症论断,加以有针对性的治疗。
冬季断奶的苗猪,常在断奶后发生腹泻,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防治苗猪断奶腹泻,可牢记以下秘诀。
1、“三不变三渐变”,两个原则把握牢
为减少断奶应激,要牢牢把握“三不变、三渐变”原则。“三不变”指断奶初期,原圈管理不变,原料喂养不变,原定制度不变;“三渐变”指断奶以后,饲料配比渐变,生活环境渐变,饲养制度渐变。
在具体操作上,一要早期补料,锻炼胃肠。可在生后5~7天开始诱食,让苗猪尽早学会采食。二要逐步断乳,慢慢适应。要做到“两减一增”:逐步减少母子在一起的时间,逐步减少哺乳次数,同时增加补料次数。三要移母留仔,熟悉环境。要移出母猪,让苗猪留在原圈饲养7~10天,然后再转圈饲养。
2、温度高卫生好,两条措施不可少
早期断乳苗猪体温调节机能还很不完善,对环境温度较高要求,3~4周龄时应达到25℃~27℃为宜,温度稍低,就可能受寒引发腹泻。气温低的季节,发生腹泻的机会大增,更需注意保温。早期断乳苗猪适应的相对湿度为60%~70%,过于干燥或过于潮湿,都不利于健康。环境污秽**易引起苗猪腹泻,所以,猪舍地面要定期清扫,舍内要经常进行消毒处理,防止苗猪采食不洁的饲料,防止饮用污水或尿液。及时清理母猪食槽、水槽,不要随便将饲料撒在不洁的地面上让苗猪自由采食。
3、调饲料用疫苗,两条主线都重要
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增加赖氨酸含量,不但提高苗猪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且腹泻患病率明显下降。饲料蛋白质水平可控制在18.5%~19.2%,赖氨酸含量达到1.18%。日粮中添加0.5%肠舒康,苗猪腹泻明显减少。 使用活菌制剂效果非常好,可使用开口菌,苗猪出生后每天早晚各口服1次,每头苗猪每次1毫升,连服2天,以后每隔1周服用1次,。也可使用肠舒康,每头苗猪20-30克,拌成稀糊状,用注射器筒注入苗猪口内,令其自行咽下。
4、早发现早治疗,抗菌补液结合好
治疗苗猪腹泻,肠速康效果见效很快。
肠速康活性乳酸菌、药用植物精华、生物抗菌肽、有机酸、生物多糖、生物碱、苷类、蒽醌类及其还原衍生物、免疫增效因子、各种消化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