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颗焦牙果真多余或有害吗?
众所周知,初生苗猪有八颗褐色的焦牙,上下各四颗,且不参与日后咀嚼饲料。有人会问,既然焦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牙齿,那为什么还会遗传下来而存在呢?这就类似于问人的阑尾为什么会存在一样,其实,现代医学早已证明人的阑尾并非多余无用的,而是参与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和肠道免疫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官。这已佐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名题,即自然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三十多年前,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开始兴起,由于当时对国外引进的母猪品种在营养与饲料上的研究欠缺而且管理上比较粗放,致使多数猪场其哺乳母猪的泌乳力不高,苗猪常常为了争抢乳头吃奶而发生咬伤母猪乳头的现象。不知从何时起,有人认为导致母猪乳头咬伤的原因是苗猪与生俱来的八颗焦牙造成的,如果生下来就将其剪除,则可避免母猪乳头被咬伤。于是一股剪焦牙风被当作“宝贵经验”而传播开来,养猪人纷纷效仿,导致猪场产仔房不时传来初生苗猪阵阵的哀叫声。
虽然剪掉焦牙并没有给当时乃至相当一段时期的母猪乳头被咬伤现象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因为母猪泌乳力不足是主因,主因不改善,苗猪嘴里其它的牙齿或剪牙不当留下的尖锐牙根依然会对乳头造成伤害);虽然直到现在,即使因母猪营养研究的成果带来母猪饲料的革新而使得母猪泌乳力大大提升(咬伤乳头的主因改善或解除了),可是在当下相当多的猪场里,剪焦牙仍然是一项必须执行的操作规程,这是因为养猪人的固有观念还没有改变,即剪焦牙还是必须的,观念未变,行为何谈改变?
二、下面我们来讨论苗猪的焦牙究竟有何功用?
有报道称,泰国人用可透视牙齿的设备观察初生苗猪吸吮母乳的情景发现,其苗猪的八颗焦牙在吃奶时上下轻压夹固乳头,起到了固定乳头的作用,这使得苗猪更方便吸吮初乳及日后的常乳。由此可见,苗猪的焦牙并非无用,其起到的固定乳头作用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众所周知,母猪无乳池,所以不能象奶牛奶羊那样随时可以给其后代提供乳汁。母猪通过苗猪吻突对乳房的拱摩及乳猪的傲傲待哺的叫声,在促乳素的作用下实现放(泌)乳,其平均放乳时间仅为8~15秒,所以尤其是产下24小时内的苗猪,为了吮食更多的初乳(初乳进食多少几乎影响其苗猪的一生健康),苗猪不得不在相当短的时间里本能地吮吸尽可能多的乳汁。此时用来固定乳头的焦牙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固定不好,乳头是容易从苗猪嘴里滑出的,一旦滑出,等再次吸吮乳头时,也许母猪的此次放乳结束了,那就只能等待下一次。如果不能在产后一天内(准确地说是18小时内)进食到足够的初乳,苗猪就可能会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导致僵弱甚至死亡。
除此之外,剪牙带来的负面影响还表现在:
使苗猪失去了天然的用来固定乳头的焦牙,自然会影响吮吸乳汁尤其是初乳的摄入。
在剪牙过程中对初生猪带来伤痛。
在剪牙中不可避免地留下的部分尖锐牙根会对母猪乳头造成伤害。
牙根创口会增加被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机会,尤其是增加被链球菌感染(如引发关节肿、牙床发炎等)的机会(笔者观察到停止剪牙的猪场,其被链球菌感染的发病率大都会下降七成以上)。
增加员工的劳动量等。
综上所述,只要把母猪养好,使其有比较充足的泌乳量,剪牙是完全不必要的,其替代剪牙的磨牙也是不必要的(磨牙导致牙床震伤并较易磨到嘴唇内侧至破皮出血),剪牙带来的负面影响之多不容小视。笔者所在的清泉湾猪场已经连续六年未给苗猪剪牙,在生产上并未发现母猪乳头被咬伤的现象,实践业已证明,不剪牙是完全可行的。如果观念一时难以改变一定要剪,那就只好建议在产下三天后再剪,毕竟这样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少一些。你完全有必要在这三天里仔细观察母猪乳头状况,如果没有被咬伤,你还会剪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