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近,苗猪腹泻已经成为影响苗猪成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严重影响我国养猪业的经济效益。能引起苗猪腹泻的病原有多种,其中大肠杆菌、猪痢疾螺旋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四种病原为**常见病因。因此,正确快速诊断出病因对防治苗猪腹泻有重要的意义。
苗猪大肠杆菌病:根据发生的日龄及临床表现分为苗猪黄痢、苗猪白痢和猪水肿病。苗猪黄痢易发生于1日龄-3日龄的苗猪,临床上以腹泻、排黄色粪便为特征,发病苗猪排出黄色浆状稀粪,内含凝乳小片,急性死亡,剖检常见胃肠道膨胀,有多量黄色液体内容物和气体,小肠壁变薄,以十二指肠**严重,胃内含有酸臭凝乳块;苗猪白痢容易发生于10日龄-30日龄苗猪,临床上以排灰白色、腥臭、粥糊状稀粪为特征,病程为2天-3天,很少死亡,能自行康复,剖检常见尸体外表苍白、消瘦、脱水,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病变。
猪痢疾是由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黏液性或黏液出血性下痢,特征性病变主要在大肠,尤其是回、盲肠接合部,而小肠一般没有病变,急性期病猪的大肠壁和大肠系膜充血、水肿,肠系膜淋巴结也因发炎而肿大,肠系膜下的淋巴小结肿胀,隆突于黏膜表面,黏膜明显肿胀,被覆有大量混有血液的黏液,当病情进一步发展,大肠系膜水肿减轻,而黏膜表层形成一层出血性纤维蛋白伪膜。
猪流行性腹泻容易发生于10日龄以内的苗猪,临床上常见苗猪突然发病,水样腹泻,呕吐,粪便为黄色、绿色或白色,粪便可见未消化的凝乳块,剖检可见肠内充满水样粪便,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肾脏肿胀,内含白色尿酸盐,胃内无明显病理变化。苗猪出现腹泻,相继哺乳母猪出现腹泻、厌食等临床症状,哺乳母猪发病率较高。
猪传染性胃肠炎易发生于10日龄以内的苗猪,苗猪突然发病,先呕吐,继而水样腹泻,呕吐物和粪便可见未消化的凝乳块,苗猪极度口渴,饮水即吐,剖检常见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充血、出血,有的形成溃疡,肠内充满水样粪便,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母猪发病率低,个别哺乳母猪出现呕吐、灰白褐色水样稀粪。
治疗方案
拉稀腹泻归纳为四种:出病毒性腹泻属于时疫外,有消化性腹泻,虚寒痢,湿热痢
病毒性腹泻在治疗时应保持在电解平衡的情况下,预防酸中毒,使用本公司生产的“电解平衡太”,后期用“虚寒痢A+B”口服液即可解决问题。
消化性腹泻,减料为先,在用“虚寒痢A+B"口服液,加入饮水或饲料中即可痊愈
虚寒痢的症状为,拉带有未消化食物的稀粪,腥臭味。如:苗猪白痢等。治疗:虚寒痢A+B先用A口服液解决问题,再用B口服液拌料或混饮均可。
湿热痢的症状是拉黑色恶臭便,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健脾渗湿,用湿热痢A+B口服液,先用A液,待好转时再用B液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