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猪伪狂犬病的特点是侵害猪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引起猪皮肤瘙痒,对2周龄以内苗猪致死率可达100%。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季节,但其它季节也有发生。常呈暴发性流行,初期死亡率高。
一、发病症状
1、临床症状 :初生子猪、哺乳子猪发病后症状明显,表现高热,呕吐,食欲废绝,呼吸急促,有神经症状,兴奋,叫声嘶哑,无目的前进或转圈,继而出现肌肉痉挛、四肢麻痹,卧地后四肢做游泳状运动。
2、剖检变化:病死苗猪,一般无特征性肉眼可见病变,有时可见肺水肿,扁桃体出血坏死,脑膜充血、出血、水肿,肾上出现大量针尖状出血点,肝、脾、扁桃腺、肾上腺有点状坏死灶。
二、防治措施
1、猪伪狂犬病**有效的方法是采取检疫、隔离和淘汰病猪及净化猪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所用疫苗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3种,目前我国主要是应用灭活疫苗和基因缺失疫苗。在刚刚发生和流行的猪场,用高滴度的基因缺失疫苗鼻内接种,可达到很快控制病情的目的。
2、暴发本病时,猪舍的地面、墙壁、设施及用具等用百毒杀隔日喷雾消毒1次,粪尿要发酵处理,分娩栏和病猪栏用2%的烧碱溶液消毒,每5~6天消毒1次。将病猪隔离扑杀、深埋。对症状轻微的猪可试用以下疗法:
应用复方盐酸吗啉胍注射液治疗,猪每公斤体重用药0.05~0.10毫升,每天肌肉注射1次;对病情严重的可每天肌肉注射2次,连续用药5天。同时,给病猪肌注猪白细胞干扰素 (按使用说明),每天注射1次,连续注射3~5天。补充高免血清或健康猪血清,同时辅以黄芪多糖进行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