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技术 - 苗猪 - 哺乳仔猪的管理
苗猪养殖

哺乳仔猪的管理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46次
  (一)使仔尽快吃足初乳
 
  初乳中含有丰富营养物质和免疫抗体,对初生仔有特殊的生理作用。仔生后应立即擦干粘液,断脐带消毒后,立刻帮助吃初乳。仔及时吃足初乳,可有以下几方面的好处。
 
  1、增强适应能力仔能及时吃足初乳,可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促进排胎便初乳中含有较多镁盐,具有清泻性,可促进胎便排出。
 
  3、有利于消化道活动由于初乳的酸度高,可促进消化道的活动。
 
  初生仔由于某些原因吃不到初乳,很难成活,既使免强活下来,往往发育不良而形成僵。所以,初乳是仔不可缺少和取代的。
 
  (二)称重、打耳号
 
  仔出生擦干后应立即称量个体重或窝重,初生体重的大小不仅是衡量母繁殖力的重要指标,而且也是仔健康程度的重要标志,初生体重大的仔,生长发育快、哺育率高、肥育期短。种场必须称量初生仔的个体重,商品场可称量窝重(计算平均个体重)。
 
  的编号就是的名字,在规模化种场要想识别不同的只,光靠观察很难做到。为了随时查找只的血缘关系劝了便于管理记录,必须要给每头进行编号,编号是在生后称量初生体重的同时进行。编号的方法很多,以剪耳法**简便易行。剪耳法是利用耳号钳在的耳朵上打号,每剪一个耳缺代表一个数字,把两个耳朵上所有的数字相加,即得出所要的编号。以的左右而言,一般多采用左大右小,上1下3、公单母双(公仔打单号、母仔打双号),或公母统一连续排列的方法。即仔右耳,上部一个缺口代表1,下部一个缺口代表3,耳尖缺口代表100,耳中圆孔代表400。左耳,上部一个缺口代表10,下部一个缺口代表30,耳尖缺口代表200,耳中圆孔代表800,如图91(左)所示。也有采用左大右小,上3下1的打法。
 
  (三)剪掉撩牙
 
  仔生后就有成对的上下门齿和犬齿(俗称撩牙,共8枚。这些牙齿对仔哺乳没有不良影响,但哺乳时由于争抢乳头而咬痛母乳头或同窝仔的颊部,造成母起卧不安溶易压死仔。所以,在仔生后打耳号的同时用锐利的钳子从根部切除这些牙齿,注意断面要剪平整。
 
  (四)固定乳头
 
  仔有专门吃固定奶头的习性为使全窝仔生长发育均匀健壮,提高成活率,应在仔生后2~3天内,进行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固定乳头是项细致的工作,宜让仔自选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特别是要控制个别好抢乳头的强壮仔。一般可把它放在一边,待其它仔都已找好乳头,母放奶时再立即把”色放在指定的奶头上吃奶。这样,每次吃奶时,都坚持人工辅助固定,约经过3~4天即可建立起吃奶的位次,固定奶头吃奶。
 
  (五)防寒保温
 
  哺乳仔调节体温的能力差、伯冷(己在生理特点部分讲述),寒冷季节必须防寒保温。仔的适宜温度因日龄长短而异,生后1~3日龄为30 ̄32度,4~7日龄为28~30度,15~30日龄为22~25度,2~3月龄为22度。
 
  工厂化养实行常年均衡产仔,设有专门供母产仔和育仔目的产房,产房内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灵活机动的设置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温。防寒取暖的措施很多,首先是产房大环境的防寒保温,措施有堵塞风洞、加垫草(平面产仔用)、设暖气取暖等,使产房环境温度**好保持在22-23度。第二是在产栏一角设置仔保温箱,为仔创造一个温暖舒适的小环境。仔保温箱有木制、水泥制和玻璃制等多种。大小是:长100cm、高60cm,箱的上盖有1/2-1/3为活动的,人可随时观察仔,在箱搭的一侧靠地面处留一个高30cn、宽20cm搭小门,公仔自由出入。
 
  近年来,在仔保温箱内采用红外线灯照射仔,既保证仔所需的较高温度,又不影响母。红外线灯多采用250W,悬挂在仔保温箱的上方,悬挂高度不同温度也不同,红外线灯悬挂的高度,可根据仔的需要调节,照射的时间可视环境温度灵活掌握。
 
  (六)防止压踩
 
  根据前述仔死亡原因分析可看出,初生仔被踩致死的比例相当大,其原因有三。
 
  1、初生仔体质较弱,行动迟缓,对复杂的环境不适应,容易被母压踩致伤死亡。
 
  2、母产后疲劳,或因母肢蹄有病疼痛,起卧不方便,也有个别母母性差,不会哺育仔造成压踩仔。
 
  当母泌乳量不足时,仔时感饥饿,经常在母腹部叼咬乳头,或者围着母乱转,便增加了压踩仔的机会。
 
  3、产房环境不良、管理不善造成压踩仔。如产房温度低,仔找不到取暖的地方,当母侧卧时,仔诸便向母肚子底下或腿内侧钻,如母稍一活动就会压住仔。
 
  防压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设母限位架母产房内设有排列整齐的分娩栏,在栏的中间部分是母限位栏,供母分娩和哺育仔,两侧是仔吃奶、自由活动和吃补助的地方。母限位架的两侧是用钢管制成的栏杆,用于栏隔仔,栏杆长为2.
 
  2.0O~2.2m,宽为60~65cm,高为90~100cm,由于限位栏架限制了母大范围的运动和躺卧方式,使母不能“放偏”倒下,而只能先腹卧,然后伸出四肢侧卧,这样使仔有个躲避的机会,以免被母压死。
 
  2.保持环境安静产房内防止突然的响动,防止闲杂人等进入,去掉仔的獠牙,固定好乳头,防止因仔乱抡乳头造成母烦躁不安、起卧不定,可减少压踩仔的机会。
 
  3.加强管理饲养员对母和仔要进行耐心细微的饲养管理,保持母良好的泌乳性能,为仔设置仔保温箱,产后1~2天内,可将仔关入箱内,定时放奶,可减少压死仔,2日龄后仔吃完奶便自动到保温箱中休息,减少与母的接触机会,既使在夏季除去取暖并打开顶盖,同样是仔休息的场所。
 
  另外产房要有人看管,夜间要值班,一但发现仔被压,立即哄起母救出仔。
 
  (七)去势
 
  商品场的小公、种场不能做种用的小公,都在哺乳期间进行去势,如采用30~35日龄断奶,则在20~25日龄去势。哺乳期间去势,一来小容易操作,二来容易恢复。
 
  (八)寄养
 
  仔寄养就是给仔找奶妈,在有多头母同期产仔时,对于那些产仔头数过多、无奶或少奶、母产后因病死亡的仔采取寄养,是提高仔成活率的有效措施。当母产仔头数过少需要并窝合养,使另一头母尽早发情配种,也需要进行仔寄养。仔寄养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母产期接近实行寄养时母产期应尽量接近,**好不超过3~4天。后产的仔向先产的窝里寄养时,要挑体重大的寄养,而先产的仔向后产的窝里寄养时,则要挑体重小的寄养。以避免仔体重相差较大,影响体重小的仔发育。
 
  2.被寄养的仔一定要吃初乳仔吃到初乳才容易成活,如因特殊原因仔没吃到生母的初乳时,可吃养母的初乳。这必须将先产的仔向后产的窝里寄养,这称为顺寄。
 
  3.寄养母必须是泌乳量高、性情温顺、哺育性能强的母,只有这样的母才能哺育好多头仔。
 
  4.使被寄养仔与养母仔有相同的气味的嗅觉特别灵敏,母仔相认主要靠嗅觉来识别。多数母追咬别窝仔(严重的可将仔咬死),不给哺乳。为了使寄养顺利,可将被寄养的仔涂抹上养母奶或尿,也可将被寄养仔和养母所生仔合关在同一个仔箱内,经过一定时间后同时放到母身边,使母分不出被寄养仔的气味。
 
  寄养时常发生寄养仔不认“奶妈”而拒绝吃奶的情况,当养母放奶时不但不靠近吃奶,而是向相反的方向跑,想冲出栏圈回到母亲处吃奶。遇到这种情况可利用饥饿和强制训练的办法进行训练,才能成功。
 
  (九)防病
 
  初生仔抗病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容易患病死亡。对仔危害**的是腹泻病。仔腹泻病是一个总称,包括了多种肠道传染病,**常见的有仔红痢、仔黄痢、仔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
 
  仔红痢病是因产气荚膜梭菌侵入仔小肠,引起小肠发炎造成的。本病多发生在生后三天以内的仔,**急性的病状不明显,突然不吃奶,精神沉郁不见拉稀即死亡。病程稍长的,可见到不吃奶,精神沉郁,离群,四肢无力站立不稳,先拉灰黄或灰绿色稀便,后拉红色糊状粪便,故称红痢。仔红痢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仔黄痢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生在生后3日龄左右,症状是仔突然拉稀,粪便稀薄如水,呈黄色或灰黄色,有气泡并带有腥臭味。本病发病快,其死亡率随仔日龄的增长而降低。
 
  仔白痢病是仔腹泻病中**常见的疾病,是由大肠肝菌引起的胃肠炎,多发生在30日龄以内的仔,以上后10~20日龄发病**多,病情也较严重。主要症状是下痢,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淡黄白色,粥状或糨糊状,有腥臭味。诱发和加剧仔白痢病的因素也很多,如因母饲养管理不当、膘情肥瘦不一、乳汁多少、浓稀变化很大,或者天气突然变冷湿度加大,都会诱发白痢病的发生。此病如果条件较好,医治及时会很快痊愈,死亡率较低,条件不好可造成仔脱水瘦弱死亡。
 
  仔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病毒引起,不限于仔各种均易感染发病,只是仔死亡率高。症状是粪便很稀,严重时呈喷射状,伴有呕吐,脱水死亡。
 
  预防仔腹泻病的发生,是减少仔死亡、提高场经济效益的关键,预防措施如下:
 
  (1)养好母加强妊娠母和哺乳母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产出体重大、健康的仔,母产后有良好的泌乳性能。哺乳母稳定,不吃发霉变质和有毒的。保证乳汁的质量。
 
  (2)保证舍清洁卫生产房**好采取全进全出,前批母仔转走后,地面、栏杆、网床。空间要进行彻底的清洗、严格消毒,消灭引起仔腹泻的病菌病毒,特别是被污染的产房消毒更应严格,**好是经过取样检验后再进母产仔,妊娠母进产房时对体表要进行喷淋刷洗消毒,临产前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乳房和外阴部,减少母体对仔的污染。产房的地面和网床上下不能有粪便存留,随时清扫。
 
  (3)保持良好的环境产房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控制有害气体的含量,使仔生活的舒服,体质健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可防止或减少仔的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4)采用药物预防和治疗对仔危害很大的黄痢病目前已有利用药物预防和治疗的措施。口服药物预防治疗。有上海厂生产的增效磺胺甲氧嗪注射液,5×l0ml。仔生后在**次吃初乳前口腔滴服0.5m1,以后每天两次连续3天。如有发病继续投药,药量加倍。还有北京制药厂生产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每支10X2m1,8万IU。仔生后**次吃初乳前口服1万IU,以后每天两次连服3天,如有发病继续投药。
 
  利用进行预防。造成仔黄痢的大肠杆菌有一种类似毛鬃状的菌毛,当大肠杆菌进入仔肠道后,便利用菌毛吸附在肠粘膜上,藉此定居增殖,产生大量肠毒素,使仔脱水拉稀。预防的措施是在母妊娠后期注射菌毛抗原K88,K99,K987P等菌苗,母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可以通过初乳或者乳汁供给仔。由于抗菌毛抗体能将大肠杆菌的菌毛中和,使其无法吸附在小肠壁上而被冲走,出现一过性拉稀,危害不大。但必须根据大肠杆菌的结构注射相对应的菌苗才会有效。当然也可注射多价苗。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苗猪养殖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