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雏鸭繁殖过程中,为了提高雏鸭的成活率,可以调节温度和湿度,及时饮水和进食,合理的密度和通风(
调节温度和湿度
雏鸭的温度调节能力较差。当环境温度低于26℃, 易引起呼吸道疾病或压死;如果温度过高,小鸭容易脱水。育雏的最适温度为31~29℃℃ 第一周和第1-2周℃ 在下周。育雏期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
饮水和按时进食
雏鸭进食前应饮水炮弹发射后24小时。水温是30度℃, 每只鸭加2000单位庆大霉素。半小时后,饮用50%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水,有利于清洁雏鸭肠胃,清除胎粪。5小时后,喝冷开水。饮用水应保持清洁和充足。小鸭喝水后,会有进食的表现。这时,他们可以开始吃东西了。饲料应定期、定性、定期检查和观察,形成固定的管理程序(
合理的密度和通风量
春季雏鸭适宜密度为:1-2周龄35-30只/m2,3-4周龄25只/m2,15-6周龄5只/m2,6周龄以上12只/m2。小鸭们休息的时候经常堆起来睡觉。如果气温低,拥挤更严重,容易造成死亡、受伤或“出汗”感冒。一旦发现拥挤现象,应立即清除,并调整室温更换湿垫草。小鸭多的时候,就要分组养。每组雏鸭应为250-300只,不同大小和强度的雏鸭应分开饲养。中午前后和晴天打开门窗通风,改善室内环境(
一些专业知识从网络上转移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