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是石竹科的干燥块根,具有补气补血、生津健脾胃的作用。适用于夏季长期发热、饮食不良、肺虚、咳嗽、心悸等虚弱疾病的儿童,以及儿童虚弱、自汗、盗汗、口腔疾病。分布于贵州、辽宁、河北、山东、安徽、江苏等省。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种植。广泛应用于中医药中。目前已被卫生部列入《可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名录》。可以说,伪恒星54001春秋时期,郑王之子五岁。他很有天赋,很聪明。他能分辨忠贞和奸淫,深受国王的爱戴。但王子时而虚弱,时而生病。后来,国王列了一张各种补药的单子,给他们重赏。一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推荐医生络绎不绝,但他们都用人参补药,但都不管用。一天,一位白发老人透露,他献药不是为了悬赏,而是为了王子和国家。国王对老人说:“你可以从你的真诚中学习,但是如果这药不起作用,恐怕就是一种折磨我来骗你。”老人笑着说:“王子,你的身体年轻柔嫩。你很难吃这种补药。你需要一步一步来。我有一种药,一百天后就会起效。”于是,王子接过了老人献上的细长、黄白相间的草根。三个月后,果实丰满健康。这时,国王相信了老人的话。喜出望外后,他立太子为晋朝太子,并急于找到老人给他一个奖励。但老人的下落很难找到。当国王问老人这药叫什么名字时,大家都摇了摇头。一位亲密的部长告诫他说:医学人参的性质。它可以拯救王储的尸体。它叫太子参。因此,“太子参”的美誉流传开来(
3.形态特征
太子参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20cm。地下有肉,根呈纺锤形,稀疏纤维状。茎单,不分枝,下部略带紫色,近方形,上部绿色,圆柱形,具明显膨大节,平滑和无毛。单叶对生;茎下部最小,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缩成一柄,全缘,向上渐大,最大的叶在茎的顶部,通常两对紧密相连至4叶轮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缩成一柄,叶背脉具稀疏毛,边缘稍波浪状。花型2:靠近地面的花小而封闭。花梗紫色短柔毛,萼片4,背面紫色,边缘白色和膜质,没有花瓣;茎顶花大而开放,花梗薄,长1-2(-4)厘米,短柔毛,花期直立,花后下垂,萼片5片,披针形,绿色,背面和边缘有长毛;花瓣5,白色,先端具牙齿,2浅裂或钝;雄蕊10;子房卵形,花柱3蒴果近球形。少数种子棕色,扁球形或长圆形,肾形和疣状。花期为4月和4月结果期为5-6月
4.生理特性太子参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怕高温,30岁以上停止生长℃. 怕强光照射,容易在烈日下死亡,更耐寒。它能在零下17度安全越冬℃. 在低温下也能发芽生根。多云潮湿条件下生长良好,喜肥沃疏松的土壤,腐殖质丰富,在沙土中生长良好。低涝土地,粘土,固体土壤,排水差,土壤腐殖质少。
5.药用特性
太子参干块根呈细长条形或长梭形,长约2~6cm直径约3-6毫米。表面黄白色,半透明,有细皱纹和凹陷的须根痕。根头钝圆,常有残茎痕,下端渐细如鼠尾。它脆而易断。截面为黄白色,明亮。晒干的部分是白色的。它是粉状的,略带空气,略带甜味。以脂肪、黄白色、无须根为宜。皮层的实质细胞呈串联排列,细胞呈切线方向延伸。韧皮部狭窄;韧皮射线宽。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占根的绝大部分;木头的光线很宽;导管散开了单个或2-3成束,径向排列;3-4初生木质部原型。本品薄壁细胞内充满淀粉颗粒,有的含有草酸钙团簇晶体,直径12-60μ m。太子参作为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草药,不仅可以作为中草药,而且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食疗药物。比较有名的有太子参炖鸡、太子参银耳炖鹿、黄芪红枣太子参汤等。太子参性温和,能强身健体,提高免疫力。尤其是适合儿童。目前,比较著名、规模较大的太子参产业基地有沱蓉太子参和牛大厂太子参。以拓荣太子参的价格来衡量太子参的全国价格。随着太子参产业的发展,太子参饮片、提取物、食用太子参的深加工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太子参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过去主要用作药材。目前,一些太子参加工企业已建立了太子参生产基地继承人把目光投向了外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太子参将走出国门,为中药材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