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麦洼牦牛

麦洼牦牛

编辑:养殖网 浏览: 270次

(一) 产地与分布

麦瓦牦牛产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若尔盖县、红原县的瓦车、麦瓦和宝座。由于中心产区原属麦洼部落,故名麦洼牦牛。1981年,生产区有20多万头牦牛,其中7万多头繁殖母牛。分布于阿坝藏族自治州北部阿坝、松潘、赞塘等县的高山地区。根据1981年的统计,总数量约为60万头

(II)品种形成

。根据现代文献记录和刘其贵(1964)和蔡伯龄(1962)的大量实地调查,麦洼牦牛来自原康北地区(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北部地区),与青海果洛和四川阿坝的牦牛血液混合,在仙麦洼地区(

繁育多年后,中心生产区的原始麦洼部落管辖着南木罗等八个部落和两个寨子村。南木罗和其他部落来自康北的炉火、德格、新龙和登科。麦瓦部落原是康北张谷(今炉霍县)和色达附近的一个小游牧部落。多年来,它一直是麦科河地区的游牧民族,原名麦巴。本世纪初,大约在1919年,在tuguan zelangwald家族的领导下,迈巴部落离开了麦克河流域有牦牛等家畜,该区域内的牦牛经青海的冉塘、阿坝、果洛等地包裹,迁至郁郁葱葱的仙麦洼地区,管辖着南木罗等部落,名为麦洼(

,麦洼地区开发利用之初,有野生牦牛,在繁殖季节经常进入牦牛群繁殖,对改善和提高麦洼牦牛的品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麦洼地区位于北纬330度左右,海拔3400~3600m,河谷开阔,河曲发育,沼泽多,气候寒冷,热量不足。年平均气温1.1℃,绝对最低气温-33.3℃,绝对最高气温气温25.6℃,年降水量587.6~990.5mm,多在5-9月,相对湿度71.4%,平均冻土期187天,最深冻土101厘米,全年无夏季和绝对无霜期,无种植业。牧民的食物主要依靠牦牛奶和肉制品。必要的谷物也被乳制品——黄油和奶渣54001

(IV)生长和发育

除去。根据调查,麦洼牦牛的出生体重很小,14头公犊牛为13.1±1.6千克,11头母犊牛为11.6±1.7千克。生长发育受气候、饲料和营养的影响。公犊牛的体重(6个月龄)d) 180天时净增重55.8kg,日增重310±41g;母牛(6个月大)的体重为68.5±11.9 kg,180天时净增重为56.9 kg,日增重为316±66 G。6个月大以后。在冬季和春季的寒冷季节,气温下降,草枯萎,母乳减少,小牛基本断奶,体重增加减少,体重减轻发生在11岁和12个月大的次年春天末。在生命的第一年之后,这是一个温暖的季节。草场繁茂,牦牛体重逐月增加,月平均增重9%~15%。18个月后,体重下降在第三年的寒冷季节结束时,体重增加会减慢,然后显示体重减轻。根据对709头1岁至成年的公牦牛和母牦牛的测量,其体型和体重见表L(

(V)生产性能

1。泌乳性能

麦洼牦牛在分娩后10~15天,每天一次,每年约5个月(6月~10月)才开始挤奶。根据在泌乳高峰期(7月)对20头雌性牦牛的测量,日产奶量为1.8±0.3kg。根据1981年黄正华对6头4岁初生雌性牦牛从产犊到冬季的产奶量测定,149d的总奶量为230公斤。牛奶的密度为1.036,干物质含量为17.9%,其中乳脂7.22%,乳糖5.04%,乳蛋白4.91%,灰分0.77%。成年雌牦牛在整个哺乳期(约180天)产奶量为365kg,乳脂率为6.0%~7.5%,平均约为6.8%(

雌牦牛的泌乳高峰与其泌乳月份关系不大,但与饲草生长密切相关。七月和8月,牧草郁郁葱葱,也是牦牛泌乳的高峰(

2),根据西南民族大学和四川草原研究所1982的屠宰试验,在无任何补充饲养的全年放牧条件下,产肉性能

。成年去势牦牛的体重去势后,14头14岁公牦牛在草地上放牧150天,净肉率为42.8%。全期增重62.5kg,17月龄增重129.8±11kg,平均日增重417±61g,平均耗草量25kg/kg。其中三人被随机挑选进行屠宰。屠宰率41.1%,净肉率30.8%,骨肉比1:2.97,眼肌面积31.7cm2,优质肉块占净肉重的55.4%。根据对9~11份肋骨肉样品的分析,它含有21.4%的蛋白质、2.6%的脂肪和1.1%的灰分(

3表演

阉割的牦牛用于奴役,擅长在沼泽地搬运和行走。根据刘其贵1964年的调查,长距离负重100公斤,日行程30公里,可连续行走7~10天。短途载荷为150~200kg,一天可到达30km。背驮重量75kg(相当于体重的18.4%),步行30km需6.2h;50分钟后,生理状况恢复正常。据测量,麦洼牦牛的瞬时最大拉力为390kg,相当于给定体重的95.6%;对于耕地来说,“两牛一条养”每天可耕种5亩热地(

4.产毛量p麦瓦牦牛每年6月初剪一次毛,有些地区也有人先刮毛后剪毛。羊毛产量因个体、性别和年龄而异。成年公牦牛平均理发量为1.43±0.23kg,成年母牦牛平均理发量为0.35±0.07kg。成年雄性牦牛的毛发长度因体位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肩毛长38厘米,大腿毛长47.5厘米,裙毛长37厘米,背毛长10.5厘米,尾毛长60厘米以上(

(VI)麦洼牦牛晚熟繁殖性能

。大多数雌性牦牛在3岁开始繁殖,4岁生下第一个孩子,ab5%的犊牛2岁繁殖,3岁生第一胎,但犊牛成活率较低。大多数公牦牛在2岁时具有交配能力,但在3~4岁时开始用于繁殖,5~8岁时交配能力最强(

雌牦牛处于季节性发情期。发情季节为5月至11月,7月至8月,这是发情高峰期。发情症状不明显,大群体管理中常以接受雄性牦牛攀爬作为发情症状。平均发情周期为18.15±4.38天。发情持续时间为10~26h。妊娠期为266.04±9.05天。产后至发情的间隔为125天(

麦洼牦牛通常三年生两胎,少数一年生一胎或两胎;双犊牛很少见。生殖存活率为43.7%(38.4%~46.3%);不同地区的流产率差异很大,一般约为6%(4%~L4%)((7)适应性

麦洼牦牛对高山草原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对高山沼泽草原具有特殊的适应性。他们可以使用沼泽草原上粗糙而坚硬的莎草。1981年,李世红、欧阳喜报道麦洼牦牛耐寒不耐热,对热敏感:当环境温度上升到13℃时,呼吸加快;当温度达到16℃时,体温和皮肤温度都会下降ure升高,脉搏加快;当温度达到20℃时,基本停止活动,停在水边或阴凉处。1974年,蔡丽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对48头正在哺乳的雌性牦牛进行了288次测量。体温在早晨和夜间明显高于脉搏和呼吸;放牧后瘤胃蠕动频率略高于放牧前,如表3(

表3泌乳牛生理常数

所示。注:*P<0.05,**P<0.01

根据他对136头雌性牦牛和29头小牦牛(雄性12头,雌性17头)的血细胞和血液生化常数的测定,它们的血红蛋白含量很高(12.63~13g/100ml血液),并且它是稳定的。它能适应高空稀薄空气和低氧分压。除血清磷和钙外,千巴(即千乳和空)雌性牦牛的其他常数值显著高于哺乳期雌性牦牛(见表4)(

表4生理生化常数值

注:与干巴雌性沱牛相比,*P<0.05,*P<0.01(

(VIII)杂交效应

在四川省绵阳地区平武等县和山区,引入麦洼公牦牛与当地雌性黄牛杂交(反向杂交)。母性假牦牛的适应性和饲养能力较好,体型和体围杂种优势率较高ght:身高7.5%,体长10.2%,胸围7.5%,管环3.4%,体重33.9%,深受当地群众欢迎。1980年有1000多头。问题是,与正杂交一样,种间杂种没有雄性育性(

(IX)评估和展望

麦洼牦牛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对高山沼泽草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充分利用沼泽草地粗硬牧草;产奶量好,乳脂率高,承载能力大;这对阿坝藏族自治州北部沼泽高寒草原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e、 要尽快组织力量,认真抓好该品种的育种工作,把中心产区划为种子保护区,制定育种方案和计划,组织育种核心群,有计划地进行选配;;提高母牛养殖比例;解决冬春两季草荒问题。同时,养殖生产群体除核心群体外,其他牦牛群体素质较差。在一定比例下,推广应用普通牛冷冻精液新的人工授精技术,利用种间杂种优势加快牛的周转,提高产奶量和产奶量肉(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