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坏死性鼻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感染病毒后,肉牛会表现出潜伏感染或持续感染,导致感染牛携带或排泄病毒很长时间甚至终生。该病难以完全控制或消除,造成高死亡率,严重损害养牛业的经济效益。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让我们来看看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临床症状和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1。传染病
在自然感染的条件下,只有牛容易感染该病,而这种病通常容易发生在肥育的肉牛身上。这种疾病通常是急性和传染性的,主要导致病牛发热。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已感染的牛和带病毒的牛,尤其是在疗养期的牛,可长期携带病毒,对其他健康易感牛构成严重威胁。病毒主要通过眼睛、鼻子、精液和阴道的分泌物排出体外。当易感牛与受感染牛交配或接触受病毒污染的飞沫时,病毒将通过生殖道或呼吸道传播,以及吸血昆虫也可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
2.主要临床症状
呼吸道感染。一般来说,它在冬天很容易发生。发病初期,病牛高烧,体温升至39.5—42℃,精神十分消沉,停止喂养,脓性鼻漏并排出大量粘液,鼻黏膜严重充血,形成浅表溃疡、结膜炎和大量泪液,鼻及鼻窦组织严重炎症。生病的牛经常呼吸困难,因为它们的鼻孔被炎性渗出物堵塞,并张开嘴呼吸。而且,由于鼻粘膜,呼出的气体经常散发气味。呼吸道粘膜明显发炎,呼吸急促,伴有深部支气管咳嗽、浅表溃疡、粘液脓性渗出物覆盖,并发出恶臭,包括喉咙、大支气管和气管,可产生一片化脓性肺炎。有严重症状的病牛将在几个小时内死亡,而且大部分病程可持续10天以上(
眼炎)。病牛的主要症状是角膜炎和结膜炎,结膜水肿和充血,可出现灰色颗粒坏死膜;角膜轻度混浊,但不会形成溃疡;浆液性分泌物会从眼睛和鼻子流出。生病的牛通常不吃肉多明显的全身反应,基本不死亡(
脑膜脑炎。病牛体温显著升高,可超过40℃。最初,他们情绪低落,然后过度兴奋,抽搐,白色泡沫从嘴里吐出,最后摔倒在地。他们有磨牙、角外翻、肢体运动等症状。病程较短,主要是因为犊牛容易发育,并且有很高的死亡率(
生殖道感染。感染该病毒的奶牛的潜伏期为1~3天。疾病开始时,病牛表现出发烧、无精打采和食欲不振。尿频疼痛、泌乳减少、粘液流出外阴并污染周围皮肤、外阴和阴道充血发炎、阴道流出一定量粘性粘液分泌物,无异味。外阴粘膜上有白色小病灶,可形成脓疱,大量小脓疱会导致外阴前庭和阴道壁覆盖灰色坏死膜。如果被擦掉或自行脱落,则会出现红色表皮划痕,在急性期消退并开始逐渐愈合,10-14天后可恢复(
3.实验室诊断
病原体鉴定。对于感染不同类型疾病的牛t相应部位的材料。如果出现呼吸道症状,用棉签收集发热期牛的眼分泌物和鼻液;脑膜脑炎应收集脑组织;如果是阴道炎,应收集阴道分泌物和外阴粘膜;如有流产症状,应收集流产胎儿的心血、心包液、胸膜液、肺和其他实质器官。收集到的疾病材料应立即加入Hanks溶液(含10%小牛血清和500万IU青霉素和500g链霉素/ml),并尽快送到实验室冷藏进行病毒分离。一般来说,牛胎肾莫采用单层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或采用荧光抗体法和中和试验鉴定病毒,或采用PCR、核酸探针检测、电镜等方法(
血清学试验鉴定病原体。诊断本病的血清学方法主要有血清中和试验(S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核酸探针检测、琼脂扩散试验和过敏试验。其中El_Isa反应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好的优点。通常用于实验室检测病毒抗体
4.预防措施
疫苗免疫. 如果整个牛群已经接种了减毒牛血清疫苗,则应根据整个牛群的传染性牛血清疫苗的结果进行检测。如果养牛场不能进行血清中和试验,除病牛、妊娠晚期牛和分娩牛外,所有牛均应注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未接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的奶牛应在分娩后一个月接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对于繁殖的牛,通常在繁殖之前或之后进行疫苗接种,每6个月一次;犊牛在4~5月龄时接种疫苗,每6个月接种一次。所有接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疫苗的牛应为vacc首次接种(
症状治疗后28天再次接种。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干扰素治疗或使用抗病毒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并使用广谱抗生素避免继发感染,如青霉素避免继发性支气管肺炎(
引入
急性ibrv呼吸道感染也可继发于细菌性肺炎。目前,该病在世界范围内流行,对奶牛的产奶量、公牛的繁殖力和工作牛的劳役状况都有很大影响。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传染性鼻气管炎为特征的疾病首次出现在美国的肥育牛身上后来出现在洛杉矶和加利福尼亚州,并被命名为传染性牛鼻气管炎(IBR)。Madin等人于1956年首次从受感染的牛身上分离出病毒后,一些研究人员先后从结膜(1961年)、外阴(1959年)、大脑(1962年)和流产胎儿(1964年)中分离出病毒。哈克于1964年将牛鼻气管炎病毒鉴定为疱疹病毒。该病于1980年首次在从新西兰进口的奶牛中报告,并分离出一株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随后的血清学调查证实,IBR病毒存在于黑白两色奶牛、当地黄牛、,广东、广西、河北、河南、上海、山东、四川、甘肃等地的水牛或牦牛中国的浙江、黑龙江和青海省和市。在一些交通极其不便的地区,IBR病毒抗体的阳性率非常高(
病原学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或牛Ⅰ型疱疹病毒(bhv-I)引起的。Ibrv在分类上属于疱疹病毒家族的疱疹病毒亚家族a。病毒呈球形,有荚膜。成熟病毒颗粒直径约150~220nm。它主要由核心、衣壳和蒴果组成。核心由双链DNA和蛋白质组成。包含基因组的核衣壳是一个立体对称的二十面体,具有六边形外观、162个壳和一个脂质体周围有胶囊。双链DNA分子量为8.4x106,其中G+C含量为72%,漂浮密度为1.731g/cm。Ibrv基因组是一个138kb的线性双链DNA分子,分为特定的长区(UL,106kb)和短区(US,10kb)。后者由两个反向重复(IRS和TRS各为11KB)包围。因此,短区域可以反转方向,使病毒DNA具有两个异构体。据估计,ibrv基因组可编码约70种蛋白质,其大部分结构和功能已知。存在于病毒包膜中的四个主要鱼精蛋白基因GB、GC、Gd和Ge已在哺乳动物中测序和表达。GB的表达式多核苷酸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复制是必需的;GC对病毒吸附的组织培养细胞很重要,但在牛细胞中的表达不影响病毒斑点的数目和病毒的存在;GD被认为是病毒颗粒和病毒感染细胞表面的主要分子。抗抗体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在病毒吸附后中和病毒,并显示出较高的中和滴度,表明GD可能参与病毒进入细胞并复制病毒的非必需基因。小鼠和牛的免疫试验表明,GD能诱导更强持久的细胞免疫GB和GC(
诊断
本病的典型病例(上呼吸道炎症)具有特征性症状,如鼻粘膜充血、脓疱、呼吸困难和鼻脓。结合流行病学,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诊断必须依靠实验室诊断,包括病毒分离和鉴定以及血清学试验。检测血清中BHV1抗体的常用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VN)和各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此外,还有琼脂扩散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由于病毒潜伏期通常发生在ibrv感染后,因此识别血清阳性动物是一个非常有用和理想的指标检查动物的感染状况。抗体阳性动物可被视为病毒携带者和潜在的间歇性解毒,除了从初乳中获得母体抗体的小牛和用灭活疫苗免疫的未感染牛(
(I)病毒中和试验
外,中和试验基于病毒传染性的测定,以及在比较被免疫血清中和的病毒的残余传染性的基础上确定免疫血清中和病毒的能力。它被认为是血清抗体检测的最标准方法。Ibrv只有一个血清型。只要存在已知标准菌株的免疫血清,就可以对其进行鉴定敏感细胞培养后进行中和试验。然而,该方法耗时、费力、测试周期长,易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如病毒价格的准确性、细胞数量和病毒/血清的不同培养时间等因素将直接影响中和试验的结果。目前,它在检疫中逐渐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所取代
(II)ELISA
是将酶和抗原结合成酶标记物。这些酶标记物仍然保持原有的免疫活性和酶活性。它能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特异性结合。滴下基质溶液后,SUB硝酸盐在酶的作用下,能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还原型转变为有色氧化型,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是否有相应的免疫反应可以通过底物的显色反应来判断。颜色反应的深度与样品中相应抗体的量成正比。该显色反应可由ELISA检测器定量测定。ELISA法具有快速、灵敏、简便、易标准化等优点,在大量进口动物时得到推广和应用。然而,在长期应用后,市场上的商业化ELISA试剂盒或多或少存在质量问题,一个d假阳性或假阴性概率高,难以保证检疫质量。此外,进口试剂盒的价格普遍较高,这实际上增加了检疫的成本(
(III)琼脂扩散试验
被测血清中的沉淀抗体可以用已知的IBR抗原检测,也可以用IBR阳性血清(
(IV)间接血凝试验
检测疾病样本或细胞培养物中的相应抗原,将已知抗原与鞣酸处理的绵羊红细胞结合,用常规试管凝集或微量凝集法检测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是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诊断方法占卜法。由于ibrv的潜在传染性,自然感染牛的中和抗体滴度仅在感染2周后达到峰值,在感染2周或4周后逐渐降低,并可能降至零,进入潜在感染期。之后,一旦受到应激因素的刺激,抗体滴度再次上升并解毒。在这种重复之后,IBR感染牛的抗体滴度也呈波浪式波动。因此,即使用中和试验或ELISA法检测牛的IBR抗体为阴性,也很难保证牛不感染ibrv。因此,可以认为,确定畜群是否感染ibrv的最基本方法应该是检测IBR和IBRtigen
(V)病毒分离与鉴定
1.样品采集与处理:采集早期感染牛鼻拭子。对于外阴道炎和**炎症的病例,取生殖道拭子,用拭子刮在生殖道阴道粘膜表面,**用生理盐水清洗包皮,收集其洗液。所有样品应悬浮在运输培养基(含有抗生素和2%小牛血清的组织培养基)中,储存在4℃下,并迅速送至实验室。样品送至实验室后,在运输介质中充分搅拌拭子以洗脱病毒,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然后取出拭子,运输溶液以15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作为病毒分离样品。用于病毒分离的精液需要特殊处理,因为精液中含有细胞酶和其他有毒或抑制病毒增殖的因子(
2.病毒分离:多种细胞可用于ibrv分离。从牛胎肺、鼻甲或气管制备的细胞系和已建立的传代细胞系(如MDBK细胞)是合适的。当使用24孔塑料培养板时,每个孔需要接种细胞培养上清液100μl~200μl。吸附1h后,倒出液体,加入保养液。每天观察细胞病变。通常,CPE会发生接种后第3天开始接种。细胞的典型变化是圆形收缩,聚集成葡萄状群落,在单层细胞上形成孔洞,有时发现有多个细胞核的巨细胞。如果CPE在7天后未出现,则应再次盲传。反复冻融后,应离心培养物,并使用其上清液接种新的单层细胞以进一步分离病毒。为了确定引起细胞病变的病毒是否为ibrv,必须用单一特异性ibrv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mAb)(
(VI)中和细胞培养上清液。使用免疫荧光试验
检测结膜接触片、组织切片和ce中的ibrv所有培养涂片(
(VII)PCR
1993年,vilcek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IBR。结果表明,PCR比病毒分离法更敏感,阳性检出率是病毒分离法的5倍。甚至有三个分子的病毒也能被检测出来。由于其灵敏度高,可用于牛血清中微量ibrv的检测。因此,PCR技术的应用将大大降低进口牛传染性气管炎的检疫和检疫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进口牛传染性气管炎的检疫和检疫水平a的外贸和保护中国畜牧业生产安全(
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4-6天。如果是人工感染(气管内、鼻内和阴道滴注接种),潜伏期可缩短至18-72小时,可显示以下临床类型:
(I)鼻气管炎最常见的症状,轻度和重度。初发高烧(40-42)℃),智力迟钝,厌食,流泪,流涎,鼻腔粘液脓性液体。牛奶产量突然下降。鼻粘膜高度充血,火红,轻度粘膜坏死。呼吸非常困难,呼出的气体很臭,咳嗽也不常见。属lly,大约10-14天后症状消失(
(II)传染性脓疱性阴道炎开始时有轻度发热,对食欲没有影响,产奶量没有明显变化。由于排尿时疼痛,这些动物表现出不安、尿频和高尾巴。外阴及阴道粘膜充血、潮红,有时粘膜上散有灰黄色、小米黄色脓疱,阴道内可见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在严重病例中,阴道粘膜被假膜和溃疡覆盖。怀孕的牛一般不会流产。病程约2周(
(III)传染性龟头包皮炎,丛生龟头、包皮和阴茎的弯曲,有时可以看到阴茎弯曲或溃疡形成。精囊腺变性坏死多见。通常在病变发生后一周开始愈合,大约需要两周才能完全恢复。患病3-4个月后,公牛可以及时被淘汰,但它们可能会失去繁殖能力(
(IV)角膜结膜炎常与上呼吸道炎症合并发生。疾病开始时,由于眼睑水肿和结膜高度充血、流泪,轻度角膜混浊,一般无溃疡,无明显全身反应。严重者,结膜可见大的灰黄色针状颗粒va,导致眼睑粘连和结膜外翻。眼睛和鼻子分泌的浆液性或化脓性分泌物(流产通常发生在新生幼牛怀孕的任何阶段,有时发生在月经期的母牛。流产通常发生在怀孕的第5-8个月,并且大多数没有前驱症状。大约50%的流产牛保留了胎盘,而流产的胎儿在出生后2-3周内没有特征性肉眼可见的病变(
(VI)感染[1]非妊娠的原因(
上述症状往往不同程度地同时存在,很少单独发生(
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病毒经常侵入通过上呼吸道粘膜和生殖道肠道粘膜,也可通过眼结膜上皮和软壳蜱。是否通过口腔感染尚未得到证实。病毒通过上呼吸道侵入,沿着粘膜、神经纤维和淋巴管扩散到邻近部位,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和结膜炎。虽然血液中的细胞成分在病毒复制和扩散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很少观察到病毒血症。在病毒血症期间,病毒可侵入深呼吸道、中枢神经系统和胎牛,并在这些部位引起病变,表现为发热性全身呼吸器官疾病、脑膜脑炎或流产。因为条件致病菌ic菌易在炎症粘膜中繁殖,有时可能发生肺炎等继发性炎症病变(
呼吸道病变表现为上呼吸道粘膜炎症,窦内充满渗出物,粘膜上覆盖着由粘液和恶臭渗出物组成的假膜。在极少数情况下,肺小叶间水肿、肺炎一般不会发生。组织学检查显示粘膜表面有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下层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在疾病的早期,在气管上皮细胞(
中发现了Cowdry a型包涵体口腔粘膜、唇、龈、硬腭溃疡(与粘膜病不同),食管、前胃、真胃病变相同,肠内卡他性炎症。组织学检查显示上皮细胞空泡变性,派尔斑坏死,肝内坏死灶和核内包涵体(
生殖道型病例显示外阴、阴道、宫颈粘膜、包皮和阴茎粘膜炎症,部分病例可发生子宫内膜炎。组织学检查显示坏死区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周围组织淋巴细胞浸润,可见包涵体(
流产胎儿的en几乎是在死亡后引起的。组织学检查显示弥漫性局灶性坏死多见于肝、肺、脾、胸腺、淋巴结和肾脏。由于胎儿物质在死亡后排出,许多包涵体由于身体自溶而消失,这很难检测到(
脑膜脑炎患者的视觉外观没有明显变化,只是脑膜轻度充血。组织学检查显示淋巴细胞性脑膜炎和以单核细胞形成的血管鞘为主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