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羊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羊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羊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 羊沙门氏菌病的防治措施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54次

羊钩端螺旋体病又称黄疸血红蛋白尿。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是一种绵羊和山羊共有的传染病。其特点是明显的黄疸、血尿、皮肤和粘膜出血和坏死。它可以全年发生,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放牧期间。让我们了解沙门氏菌病的临床症状以及沙门氏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流行病学

绵羊沙门氏菌病可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发生。处于繁殖期的羔羊在夏季和初秋常易发病,且为散发性或地方病。任何品种、年龄和性别的绵羊都易患此病,其中包括w其中以7~15日龄羔羊最易感病,2~3日龄羔羊也易感病。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绵羊,尤其是携带病毒的绵羊。细菌通过尿液、粪便、牛奶、流产胎儿、羊水和胎衣排出体外,污染垫草、饮用水、饲料和工具,然后通过消化道感染。这种疾病也可以通过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感染。羔羊在出生后2~3天发病是由于子宫内细菌感染所致。此外,沙门氏菌在健康绵羊中很常见p、 尤其是消化道、胆囊和淋巴组织。只要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如突然改变饲料或饲料不足、气候变化等,就会导致体内细菌大量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毒力增强后大面积传播。一般来说,该病可由长途运输、过度拥挤、羊舍环境卫生差、湿度过大、饮用水和饲料不足、母羊泌乳不足等引起,羔羊发病率一般为30%,死亡率可达25%(临床症状

痢疾型。羔羊通常容易生病。在e发病初期,病羊情绪低落,吮吸减少,体温升高至40~41℃。他们怕冷,拱起背来。大多数患者会伴有腹痛和腹泻,排出大量稀释的粪便,混合粘液,并发出恶臭。此外,它们的后躯被粪便污染,导致快速脱水、口渴加剧和明显的眼球下沉。有的病羊吸吮、咳嗽、鼻腔粘液外流等,一般发病后1-5天死亡,有的2周后痊愈。发病率一般为30%,死亡率约为20%

流产型。怀孕母羊通常会流产或死产他活了两个月。流产前,她们的体温可达到40-41℃,而且她们情绪低落。他们停止进食。流产前后几天内分泌物从阴道流出。病羊体内的细菌可通过血液感染胎儿,从而损伤胚胎,使其在病羊腹部过早死亡;有些病羊会产生严重虚弱的活羔羊腹泻,通常在1~7天后死亡。感染的母羊可在流产后死亡或不流产。流产率和死亡率可达60%左右[育种网络:www.nczfj。

3.实验室诊断

涂片显微镜检查。在无菌条件下,粪便、血液、肝脏、,以病(死)羊脾脏、肠系膜淋巴结、阴道分泌物、胎儿组织或胎盘为病料。涂片制作完成后,在室温下自然干燥,然后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进行显微镜检查。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杆菌的两端是钝的或椭圆形的。它们没有荚膜,不能形成孢子(

分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病羊的肝脏和脾脏接种在普通琼脂平板和普通肉汤上,在37℃培养24小时。在营养琼脂平板上观察到中等大小、光滑、无色透明的菌落生长,普通肉汤浑浊均匀,呈灰色试管底部白色沉淀物,选择单个菌落和肉汤培养液进行涂片,然后进行革兰氏阴性染色显微镜检查。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然后将显微菌落和肉汤培养物接种在McConnell培养基上,并在37℃下培养24小时。发现中等大小的菌落,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无色透明,生长在McConnell培养基上。通过革兰氏染色选择单个菌落进行显微镜检查,可以看到革兰氏阴性杆菌(

4.预防和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病羊可选择使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如痢疾和磺呋丁胺、土霉素e、 氟苯尼考,狮子井。病羊可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进行抗菌和抗炎,如肌肉注射80000 IU庆大霉素,每天两次;30~50mg/kg土霉素也可根据体重使用,分两次口服;每天使用0.75-1.00g新霉素,口服2~4次;根据体重口服0.15-0.20 g/kg磺胺二甲嘧啶,每天两次;口服复方磺胺甲恶唑3片(每片含活性成分1.26g)、碳酸氢钠0.2g、亚硝酸铋0.2g、鞣质蛋白0.2g,每日2次。病羊也可用“玉府败毒汤”治疗,即郁金香30克,烤甘草10克,黄连16克sis、陈皮30g、白术30g、地榆30g、蒲公英60g、槐花20g、白术30g、地黄60g、白芍60g、石榴皮20g、木香30g、何首乌20g、龙胆2G、黄柏20g、阿胶30g、诃子30g、,黑梅30g,黄芩20g,香附30g,车前草20g,上述剂量适合10只羔羊,用水煎煮2次,用小胃管或导尿管每日2次(

加强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消毒,彻底消除传染源。室内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a我们很合适,尤其是在冬天。及时清除粪便,保持良好通风,及时排放有害气体。一旦发现病羊,应立即隔离,并采取有效治疗。对可能被病羊排泄物污染的各种器具和围栏,要严格消毒,及时用药物预防假想的健康羊。对于易患此病的地区,应定期使用预防药物。但是,必须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种药物,并且禁止过度增加剂量以加强预防和治疗(

概述

绵羊钩端螺旋体病也称为黄疸血红蛋白尿。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是一种绵羊和山羊共有的传染病。其特点是明显的黄疸、血尿、皮肤和粘膜出血和坏死。它可以全年发生,特别是在夏季和秋季放牧期间(

病毒源钩端螺旋体对外界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在稻田、池塘和沼泽中存活数月或更长时间。对热、阳光、干燥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感染途径

感染的主要来源是患病的动物和大鼠。患病的动物和老鼠从尿液中排出细菌,污染饲料和水源。它们可以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传染给健康的绵羊。所以有时也可通过大鼠咬伤、结膜或上呼吸道粘膜传播,偶尔也可通过交配或胎儿内感染传播。这种病在夏天和秋天很常见。幼羊比成年羊更易感病,病情严重,羊钩端螺旋体病一般为散发性

症状

症状描述

绵羊和山羊的潜伏期为4~15天。通常表现为隐性感染,临床表现:体温升高、呼吸心跳加快、结膜发黄、粘膜和皮肤坏死、消瘦、黄疸、血尿、快速衰竭和死亡;怀孕的羊流产了。根据病程,该病可分为两类可分为五种类型: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非典型。通常为急性或亚急性,很少为慢性(

最急性症状

体温升高至40~41.5℃,脉搏增加至90~100次/min。呼吸加快,粘膜呈黄色。痢疾使尿液发红。12~14小时后死亡(

急性症状

体温高达40.5~41℃,因胃肠道松弛而出现便秘,尿液呈暗红色。眼睛会发生结膜炎和流泪。脓性粘液或脓性分泌物从鼻腔流出,鼻孔周围的皮肤破裂。病程5~10d,病死率50%~70%

亚急性症状

症状通常与急性患者的症状相同,但发展相对缓慢。体温升高后,可迅速降至正常体温,或下降后再次升高。黄疸和血尿是显著的。耳朵、躯干和乳头的皮肤坏死。严重的胃肠道松弛会导致便秘。虽然它可能会愈合,但速度非常缓慢。病死率为24%~25%(

慢性症状

临床症状不明显,但有发热和血尿。病羊因胃肠道松弛而食欲下降、精神疲劳和便秘。随着时间的推移,性能非常差。有些病羊可能会复发er长达3~5个月(

非典型症状

非典型症状的具体症状不明显甚至缺乏。流行群中的一些绵羊通常仅出现短暂的体温升高(

尸检病灶

概述

尸检病灶显示皮下组织变黄,皮肤和粘膜坏死或溃疡;内脏大出血点(

膀胱粘膜出血伴尿红;淋巴结肿大,胸腔和腹腔内有黄色液体(

肝脏肿大,黄褐色,易碎或柔软(

肾脏病变具有诊断意义。肾急剧增大,包膜易剥离,切面通常较湿,分界于髓间la和皮质消失,组织变软变脆。肾脏表面有许多散在的红棕色或灰白色小病灶。当病程较长时,肾脏变硬,肺变黄,有时水肿。心脏呈浅红色,在大多数情况下呈浅黄色(

大量液体积聚在心室内。血薄如水,红细胞溶解,不能长时间在空气中凝结诊断根据疾病的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检查做出明确诊断。发热早期采血,非发热期采尿;伊梅死后立即取肾、肝送实验室进行钩端螺旋体检查。采用Giemsa染色或镀银染色或暗场直接镜检,可见病原菌呈螺旋状,两端呈钩状弯曲(

1。钩端螺旋体直接镜检。采集血液、尿液、脑脊液、肝、肾、脾、脑等疾病资料。血液、尿液和脊髓液以3000 rpm的转速离心30分钟,沉淀物制成滴状标本并在暗场显微镜下检查;先将肝、肾、脾组织制成1:5~10的悬浮液,1500转/分离心5~10分钟,取上清液进行离心以3000 rpm的转速离心30分钟。沉淀物准备好进行显微镜检查。病料也可接种于Kosov和Schiffner培养基或鸡胚培养基(25~30℃),每5~7天取材一次进行暗场检查。钩端螺旋体可以诊断(

2.血清学检查。凝集溶解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可用于诊断(

3.动态物理试验。乳状液由血液、尿液或肝脏、肾脏和胎儿组成。取1~3ml接种于体重100~200g的幼仓鼠和豚鼠或体重250~400g的14~18日龄家兔。3~5天后,t体温升高,食物减少,黄疸,死亡前体温下降时被屠宰。广泛黄疸出血,肝肾涂片可见大量钩端螺旋体(

预防控制措施

预防:a。严格防止病畜尿污染周围环境。可使用1%的碳酸或0.1%升或0.5%的甲醛溶液对受污染的场地、器具和围栏进行消毒。B多发病地区应提前接种钩端螺旋体疫苗或该病多价疫苗。C严禁从疫区引进绵羊。如有必要,引进的绵羊应为iso配伍前1个月观察(

治疗:链霉素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本病有一定疗效。链霉素15-2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续3-5天;根据10-20 mg/kg体重,每天肌注土霉素一次,持续3-5天。使用大剂量青霉素也有一定效果。钩端螺旋体多价疫苗,1岁以下羊2-3ml,1岁以上羊3-5ml)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