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及其综合防治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52次

孙丽萍

(黑龙江省安达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省安达市151400)

1流行特征

该病可发生在一年中的任何季节,尤其是夏秋季。通常从7月中旬开始,8月至9月达到高峰,10月下旬逐渐停止。任何品种、性别和年龄的奶牛都可能感染此病,成年奶牛很容易感染此病。疾病可以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也可通过活媒介间接传播(

2.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通常为亚急性。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三个时期,即初始sta通用电气,中后期。发病初期,即发病前15天,病牛处于轻度不适期。病牛发热,体温上升至39.8~41.2℃,多为40.5℃左右,发热未愈,哮喘症状明显。然而,身体状况、采食量和产奶量没有显著变化。他们情绪低落,少量浆液性鼻液流出,可见的粘膜因潮红而逐渐变白。病中期,即病后16~40天,处于典型症状期,患病牛体温仍在39.8~41.2℃。有残留的发烧,精神抑郁,采食量和产奶量减少,贫血加重,粘膜变黄变淡,血液稀薄,哮喘症状明显。发病后期,即发病41天后,病牛处于体力衰竭期。病牛体温仍在39.8~41.2℃。有残余发热,精神极度抑郁,完全丧失食欲,停止产奶,难以起床和躺下。可见粘膜呈黄色和苍白,血液薄如水样,呼吸困难。他们只能躺在地上。死亡前体温低于正常,消除率显著提高(

隐性感染型:它是该病的主要感染形式。病牛没有临床症状,只能通过血液涂片发现[养殖网站:www.nczfj。COM/](

3防治措施

如发现病牛,应立即与健康牛隔离。操场、牛棚喷洒3%氢氧化钠溶液消毒,粪便发酵消毒(

系统处理:病牛每公斤体重加4mg贝尼尔,混合OML 5%葡萄糖均匀后,缓慢静脉滴注,每公斤体重用OMG四环素,与oooml葡萄糖生理盐水混合均匀,并用适量维生素Bi和抗坏血酸acid静脉注射,每日1次,连续3~4天。控制Bernier(

的用量对症治疗:病程长、体质虚弱、贫血、黄疸严重者,可用静脉注射补充17种氨基酸500~100ml、5%碳酸氢钠500ml及适量维生素B12组成的混合液。如果病牛出现心力衰竭和疲劳,可肌肉注射30~40ml咖啡因钠。如果病牛有明显的肺水肿和呼吸困难,可静脉滴注500-750ml10%葡萄糖酸钙,同时肌注30ml速尿(

口服治疗:为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40每1000g饲料中可加入四环素mg,再加适量维生素C,搅拌均匀,然后病牛便可自由进食。如果病牛有厌食症,可服用适量健胃粉,以提高食物摄入量,确保营养素的充分摄入。另外,在治疗病牛的过程中,他们所居住的牛舍也应进行杀虫消毒,彻底切断传播途径(

中医治疗:主要治疗原则是清瘟解毒、止血凉血,益气补血,健胃健脾。黑李子60克,川芎30克,阿特拉特50克白头翁、常山50克、槟榔30克、白芍30克、党参50克、柴胡40克、当归40克、甘草15克、青蒿50克、黄芪60克;甘草30克、远志30克、炒白术50克、白芍30克、党参40克、生姜20克、茯苓30克、桔皮30克、山楂40克、五味子30克、当归40克、厚朴40克、健曲50克、熟地25克、红枣20克;取丹皮18G、甘草12g、连翘30g、栀子18G、板蓝根30g、大黄18G、黄芩18G、艾蒿30g、赤芍18G、玄参30g、茯苓18G、生石膏60g、仙鹤草30g;取水牛角50克,玄参20克e、 白芍20克、白芍30克、紫草、黄芩、鲜竹叶、连翘、生土、知母、桔梗、蒲公英石膏、仙鹤草、青蒿、墨斗草、铁线莲、甘草各50克。每种药剂中的所有药物均磨成粉末,并与开水混合。每头病牛每天灌胃一次,连续几天(

定期监测:如果疾病发生在奶牛场,必须定期监测疾病。只要发现附红细胞体感染阳性率和感染强度增加,就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在艾滋病高发季节夏秋两季,应尽快进行定期监测(

切断传播途径:该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昆虫,如牛虻、蚊子和蠓。养牛场应定期驱赶和杀灭吸血昆虫。一般来说,夏季应定期在室内喷洒适当的药物,以确保蚊子、苍蝇等吸血昆虫被彻底消灭。牛舍内可安装纱窗、纱门,粪便可及时无害化处理,用于减少或预防疾病的发生。夏秋两季房屋墙面可同时喷1%~2%的双酚,可喷1%~2%的双酚每天都在牛舍的墙上爬。此外,每年2月,牛圈的壁缝可以用掺有2%敌百虫的泥浆填充,以彻底杀死壁缝中的幼蜱(

坚持用药过程:疾病必须坚持用药过程,症状缓解后不得立即停药。一般来说,蠕虫主要寄生在红细胞、骨髓和血浆的表面。如果过早停药,特别是症状轻微的病牛,几天后很容易复发。因为药物只能杀死血液和血浆中红细胞表面的寄生虫,但药物通常不能进入骨髓起作用。如果药物使用不当或疗程中断,只有少量药物进入骨髓,不能完全杀死骨髓中的寄生虫。因此,在病牛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坚持用药过程,通常为5~7天,以防止疾病的复发(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