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

编辑:养殖网 浏览: 246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奶逐渐受到青睐,巨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了奶牛养殖的快速发展。在饲养过程中,一些农民为了提高奶牛的单产和乳质量,盲目增加日粮中的精料比例,从而在短时间内提高产量和质量,增加收入。但从长远来看,,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动物摄入大量可发酵浓缩物并在瘤胃中积累和吸收乳酸而引起的全身代谢紊乱疾病[1]. 奶牛在饲喂过程中,由于精料过多、精粗不平衡、饲料突然变化,会导致瘤胃pH值下降,发生瘤胃中毒。奶牛围产期免疫水平较低。为了满足奶牛日后产犊的营养需求,提高产后泌乳率,通常会增加日粮中精料的比例。如果精料在日粮中的比例过大或不限制精料的投喂,会破坏瘤胃微生物群落,降低消化功能,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并在瘤胃中积累使瘤胃pH值降低。另外,饲喂奶牛的青贮饲料酸度过高,饲料中大量过量的乳酸进入瘤胃,导致瘤胃pH值迅速降低并引起奶牛瘤胃酸中毒(

2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这一型是偷取大量谷物精料后最常见的,尤其是粉状谷物饲料。摄食后3~5h内,常发生猝死。病牛高度抑郁,极度虚弱,侧卧,站不住,失明,瞳孔扩大,体温下降至36.5~38.0℃,严重脱水,腹部明显膨胀,瘤胃胀大蠕动停止,最后死于内毒素休克

急性型:病牛情绪低落,步态不稳,摇摇晃晃,中度脱水,眼睛凹陷,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对外界刺激反应缓慢,磨牙空嚼,无反刍,瘤胃完全肿胀,瘤胃蠕动声减弱或消失。也有病牛狂躁不安,四处乱跑或不受控制地盘旋。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困难,后肢瘫痪,卧倒在地,最后出现角张力,甚至出现昏迷,如果不及时治疗,几个小时后就会死亡(亚急性型:临床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消化不良。病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反刍力减弱,皮肤干燥,弹性下降,流涎,磨牙,少尿或无尿,并伴有持续腹泻,粪便酸、臭、稀或水。瘤胃蠕动声减弱或消失,触诊瘤胃内容物呈捏粉状硬度,敲击瘤胃可听到明显的钢管声。在病程后期,该病常继发或伴有蹄炎和肿瘤性胃炎(

3治疗

治疗的原则是纠正瘤胃和全身性酸中毒,防止进一步产生乳酸;回收流失的液体、电解质和ma维持循环血容量;恢复前的胃肠运动[2](用石灰水洗胃,停止乳酸的产生。将1kg生石灰溶于5000ML水中,制备石灰水,充分搅拌静置数分钟,取上清液3000ml,将胃管插入瘤胃,除去瘤胃内液体,将稀释后的石灰水倒入瘤胃,排出瘤胃液。重复该方法数次,直到排出的瘤胃液的pH值为中性或弱碱性。用5%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注射1500~2000ml,每日2次。严重者可有效缓解酸中毒2天

m每日2次,用3000~5000ML生理盐水、10ml复方氯化钠、40ml咖啡因钠溶液、乌洛托品溶液混合静脉注射,具有良好的强心作用;酸中毒时,颅内压升高,病牛躁狂。静脉注射20%甘露醇或山梨醇500~1000ml可降低颅内压。对于血钙低的病牛,可静脉注射200~300ml 5%氯化钙溶液或400~500ml 10%葡萄糖酸钙溶液

)缓解后,可使用前胃刺激药、健胃药和胃肠消炎药促进瘤胃蠕动,恢复消化功能,预防胃气肠道感染。新斯的明溶液4~20mg可用于皮下注射;或用猪乳灵注射液10~20ml肌肉注射。(

4预防措施

加强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注意日粮成分的科学合理分配和营养均衡;根据奶牛不同生理阶段调整精料喂养率;合理分配饲料,每天喂一定量的干草和青草,并给予足够的饮用水和适当的运动;在奶牛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碳酸钙、碳酸钙等缓冲液,中和瘤胃中的有机酸,防止瘤胃内有机酸的产生使瘤胃pH急剧下降,维持正常的瘤胃内环境,从而预防和减少急慢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3];控制粮精投料量。加工饲料时,应将饲料压碎或压碎,粒度应均匀(

参考文献:

[1]王宗元。动物代谢性疾病与中毒[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63-65。

[2]王玉忠。奶牛急性严重瘤胃酸中毒的治疗[J]。中国奶牛,2009(2):41-42.

[3]杨燕玲,沈赞明。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病机理及预防措施[J]。商丘职业学院学报,2015,14(2) :81-86.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