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冰
(黑龙江省嫩江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黑河161499)
证件识别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063-01
作者简介:李冰冰(1979-),男,黑龙江省讷河市大专,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业技术推广和服务(
1影响牛奶蛋白质含量的营养因素
能量。牛奶中的牛奶蛋白质含量受饮食中能量水平的影响,与能量摄入水平成正比。这取决于瘤胃发酵产生的乙酸和丙酸的比例,这取决于发酵的类型膳食能量和碳水化合物。能量摄入不足时,不仅会减少瘤胃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导致进入小肠的瘤胃微生物蛋白减少,乳蛋白合成能力减弱,同时也导致利用氨基酸合成乳蛋白来弥补能量的不足,从而降低乳蛋白的含量。当日粮中能量和碳水化合物充足时,微生物蛋白质合成增加,瘤胃中丙酸比例增加,从而提高乳蛋白(
脂肪率。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脂肪会增加产奶量,但会降低脂肪的含量乳蛋白含量随脂肪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当日粮中脂肪含量过高时,籽粒比例降低,葡萄糖的前体减少,氨基酸的糖异生增多,合成乳蛋白的氨基酸减少,其含量降低。在实际生产中,对于高产奶牛,或当奶牛产奶量大于35kg/D时,可额外添加脂肪,脂肪含量不应超过乳中脂肪含量,应控制在干物质
蛋白质的7%~9%。蛋白质作为牛奶蛋白质的主要原料,也是奶牛日粮中的主要营养成分之一。它可以被降解和合成将瘤胃中的微生物蛋白消化吸收到小肠中形成小肠蛋白,然后在母乳中合成乳蛋白。瘤胃微生物合成蛋白质的效率较低,会影响乳蛋白的合成,因此日粮中蛋白质水平的高低对乳蛋白的浓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日粮中蛋白质不足时,乳蛋白浓度降低,蛋白质水平升高时,乳蛋白浓度升高。因此,日粮中的能量水平和瘤胃蛋白质水平是提高牛奶蛋白质含量的主要营养因素,日粮中的瘤胃蛋白质起着重要作用ect起作用,而能量在饮食中起间接作用。牛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是二者双重作用的结果(
2营养调节牛奶蛋白质含量
添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在实际的奶牛养殖生产中,往往要降低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增加非纤维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为泌乳高峰期的奶牛提供能量。一般来说,改变日粮中非纤维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可以促进奶牛瘤胃丙酸的合成,从而提高乳蛋白率。另外,适当增加饮食中的非纤维碳水化合物也可以降低发病率瘤胃酸中毒和其他代谢性疾病(
调节精粗比。日粮中粗蛋白与精蛋白的比例可以提高奶牛的能量含量。随着精料投喂量的增加,精粗比增加,能量摄入增加,乳蛋白含量增加。因此,在饲喂奶牛时,先让奶牛自由饲喂粗饲料,再增加精料的投喂量,以提高乳蛋白的含量。但要注意的是,饲喂的精料越多越好,否则会引起瘤胃酸中毒。日粮的精粗比应根据actu进行调整铝产量一般以60:40为最佳(
控制蛋白质水平。控制日粮中的粗蛋白水平和瘤胃蛋白水平可以调节乳蛋白含量,但研究表明,当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满足奶牛的需要时,提高蛋白质水平并不能有效提高乳蛋白含量。这是因为乳蛋白的合成受到小肠蛋白的限制,而小肠蛋白的供给又受到日粮中瘤胃蛋白和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和损失的影响。因此,只有保持瘤胃蛋白质和微生物蛋白质的相对平衡,才能获得牛奶蛋白质含量合理的牛奶。为了提高m乳蛋白含量方面,日粮中应含有适量降解率低的蛋白质饲料,并注意添加量,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利的,一般不超过40%(
瘤胃保护性氨基酸。如果在饮食中添加降解率低的蛋白质饲料后,牛奶蛋白质的合成仍然不理想,这可能是添加的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与身体中缺乏的氨基酸不完全匹配的原因。因此,应在奶牛日粮中补充限制性氨基酸,以保证乳蛋白合成所需的理想氨基酸组成,从而促进乳蛋白的合成。在不同的哺乳期膳食组成、限制性氨基酸种类各不相同。对于谷物饲料,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于豆粕,蛋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于玉米、大麦和干草酸混合饲料,赖氨酸是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因此,在添加限制性氨基酸时,应根据不同的泌乳阶段和膳食成分添加相应的限制性氨基酸,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维生素。奶牛瘤胃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B家族,但不足以满足奶牛的需要。因此,在饮食中添加这种维生素可以提高牛奶的质量。另外,添加叶酸d日粮能提高瘤胃丙酸产量和乳蛋白含量。烟酸是目前乳制品生产中使用最多的维生素。它可以缓解因添加脂肪而导致的牛奶蛋白质减少的问题。即使在日常饮食中添加烟酸,也能提高牛奶蛋白质的含量。此外,添加烟酸还可以改善高浓度饲料(
微量元素引起的应激。在奶牛日粮中添加微量元素铜、锌、硒,可显著提高产奶量、乳蛋白含量和乳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