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养殖信息网 - 首页 - 养殖资讯 - 养殖新闻 - 奶牛乳房炎的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

奶牛乳房炎的症状、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

编辑:养殖网 浏览: 340次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中最常见的多种疾病。它影响牛奶质量,危害人类健康,降低产奶量,甚至完全丧失奶牛的泌乳功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乳腺炎,促进奶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奶牛乳腺炎的症状、诊断和综合防治措施(乳腺炎的发生与季节、环境、生殖器官疾病、体型、年龄以及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乳腺增生症的发病率在炎热的夏季,即每年7-8个月,以及运动场泥泞、卫生条件差和空气潮湿的季节,炎症显著增加。与较小的乳房相比,奶牛乳房脱垂更容易发生乳腺炎和乳房损伤;由于卫生条件差,消毒措施不到位,乳腺炎发病率高。奶牛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乳腺炎。一般来说,1-2胎分娩时,乳腺炎的发生率相对较低,3-4头奶牛将奶牛抛至哺乳高峰期时,乳腺炎的发生率较高(临床症状

急性乳腺炎。病牛体温明显升高,胸部肿胀,t也就是说,有典型的红、肿、痛、热现象。它们像牛奶一样分泌水分或像坏牛奶一样分泌棉絮,而且牛奶分泌明显减少甚至停止。当症状严重时,病牛也会表现出全身症状,如抑郁、食欲不振等。奶牛只要有急性乳腺炎,就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否则会演变成慢性乳腺炎,甚至导致机体的消灭或死亡。慢性乳腺炎多是由于奶牛急性乳腺炎后没有及时有效的治疗而引起的。病牛主要分泌坏奶,破坏乳房组织和乳房变形。这种类型的最大危害是c其他奶牛的感染(

3.诊断方法

牛奶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多种非特异性病原微生物可引起乳腺炎,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等。胸部炎症的标准诊断方法是培养牛奶并鉴定其中所含的微生物,即收集牛奶样本进行病原体培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如果能在牛奶中检测到病原微生物,就可以初步诊断乳腺炎。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牛奶中存在一些病原体,但它们不一定会导致疾病。因此,只有通过检测牛奶中是否含有病原体才能确诊,而只能通过检测根据检测到的病原体数量和类型(

乳体细胞计数。如果奶牛患乳腺炎,牛奶中的细菌产生的代谢物将诱导多形核白细胞(PMN)进入乳腺细胞。同时,受损的乳腺组织上皮细胞脱落后也可进入乳汁,导致乳汁中的体细胞增多,同时白细胞数量也会显著增加。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牛奶中所含的体细胞数量来判断乳腺炎是否发生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根据国际标准,如果每毫升牛奶中含有的体细胞少于50万个,可以判断为阴性;我如果每毫升牛奶含有超过500000个体细胞,则可判断为阳性(

牛奶pH值检查。据报道,奶牛乳腺炎后分泌的牛奶pH值呈碱性,碱性的强弱随炎症的严重程度而变化。试纸法和百里酚蓝检测法(BTB)主要用于检测牛奶的pH值。如果奶牛患乳腺炎,炎症会促进大量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的渗出。随着炎症的加重,会逐渐减小血和奶的pH梯度差,从而使奶的pH值不断升高,逐渐达到血的pH值7.4。疗法在此之前,检测奶牛牛奶pH值的变化可以用来检测奶牛是否患有乳腺炎(

4.预防和治疗措施

物理疗法。主要包括冷敷、热敷、乳房按摩、超声波、激光疗法、紫外线或红外线疗法等,其中热敷和按摩疗法是临床治疗乳腺炎的常用方法,即,用70-80℃的硫酸钠或硫酸镁溶液浸泡过的毛巾敷在乳房上,进行多次热敷,同时轻轻按摩乳房。热敷后取10%樟脑软膏或10%樟脑软膏适量涂于患处%鱼脂(

药物治疗。治疗乳腺炎常用的有效方法是使用抗菌剂。临床上,可以使用青霉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大环脂质和林可霉素。它们可以以多种方式给药,如局部乳腺灌注治疗、封闭治疗和全身治疗。在母乳中挤奶后,病牛应通过乳头注射100ml添加有800000 IU青霉素的注射盐,同时,每天两次静脉或肌肉注射300万IU青霉素或300000 IU四环素,连续注射3-5天(

。奶牛乳腺炎灭活疫苗可及时接种。一般来说,5毫升是我的三次注射到肩部和颈部肌肉。第一次适合在干奶时接种,第二次30天后接种,第三次适合在产后72小时内接种(

规范挤奶方法。如果奶牛的挤奶方法不规范,会使奶牛更容易患乳腺炎。因此,必须严格规范挤奶方法,按照正确的挤奶程序挤奶。挤奶前应彻底清洁奶牛乳房并适当按摩,乳头应用温度适宜的消毒剂清洗。注意清洗时间应控制在30秒左右。此外,挤奶也应按规定进行对奶牛泌乳反射的影响。人工挤奶时,动作要迅速、轻柔,并要完全挤压。用本机挤奶时,清洗完乳房后立即戴上挤奶器,挤奶后对乳头进行保养(

1.奶牛乳腺炎的病因

奶牛乳腺炎又称乳腺炎,中国兽医又称乳肿、乳黄、乳痈。本病是由多种因素刺激乳头引起的炎症反应,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乳房及乳房受到创伤、冷热效应、挤奶操作不当等物理因素的刺激;第二种是化学刺激在干奶疗法或乳头药浴期间,将药物注入乳头;第三,激素调节紊乱或泌乳高峰、产奶量高导致奶牛自身抵抗力下降;四是饲养管理中奶牛营养不均衡;第五,它是由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和其他微生物因素引起的。临床症状

2.1临床乳腺炎

临床乳腺炎是发生在乳腺间质、实质或间质的一种炎症。乳房部位潮红、炎性水肿、体温升高,为退烧型,有时可达42℃,伴有疼痛;乳酸量离子减少或消失,牛奶变稀,或牛奶中含有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絮状物;乳腺淋巴结肿大,出现乳腺结节,整个乳房坚实,甚至心跳、脉搏加快,可达110~130次/分,伴有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症状。临床乳腺炎也可分为卡他性乳腺炎、浆液性乳腺炎、纤维素性乳腺炎、化脓性乳腺炎、出血性乳腺炎、,蜂窝状乳腺炎和坏疽性乳腺炎根据炎症部位和临床表现的不同而不同[2](

2.2隐匿性乳腺炎

隐匿性乳腺炎无临床症状,且在乳房、乳汁和整个bod内无明显视觉改变Y主要的变化是牛奶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的潜在变化。如pH值一般大于7.0,氯化钠含量往往超过0.14%,体细胞数超过50万个/ml,细菌数和电导率都有所增加。母乳发病率比临床乳腺炎高15~40倍,产奶量为4%~10%。它也可能成为临床乳腺炎的基础([3])(诊断

临床乳腺炎可根据临床表现如乳房红肿、热痛、产奶量减少、挤奶时避免等初步诊断。必须找到真正的病原体通过微生物学方法。由于隐性乳腺炎临床症状不明显,临床诊断困难。在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有牛奶体细胞计数法、牛奶化学检验法、仪器检验法、牛奶pH值诊断法、乳清电泳诊断法、酶检测法和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法[4](

4,预防措施

由于乳腺炎成本高,见效慢,易复发,严重影响乳状液的质量。它给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对于奶牛养殖业来说,乳腺炎的预防不仅关系到奶牛的健康s、 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4.1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保持环境卫生和牛体清洁是有效预防乳腺炎的关键环节之一;其次,合理设计牛棚和操场,保持充足的日照和良好的通风,减少病原体的滋生;三是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畜牧兽医、挤奶作业、环境卫生、工作检查等规章制度;四是加强技术培训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第五,减少冷、热、热、湿、病、霉变饲料等不利应激刺激(

4.2规范挤奶操作

科学正确的挤奶方法是减少奶牛乳腺炎的重要环节。挤奶前做好奶牛乳头和挤奶人员手的卫生。挤奶人员应正确操作。对于薄、小、短的乳头,应采用手指扭动,最大限度地挤出乳汁,减少对乳房的刺激和损伤;挤奶后应对乳头进行消毒,尤其是在哺乳高峰期和晚期(

4.3喂养奶牛时,除定期检测

正常挤奶外观察奶牛乳房是否发炎,应仔细识别前三头奶牛的乳汁。在日常管理中,隐性乳腺炎的检测应每2个月进行一次。乳腺炎患者停奶前应及时治疗,并在奶粉期进行治疗

5.治疗措施

奶牛乳腺炎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消除病原微生物,抑制和控制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改善奶牛的一般状况,提高奶牛自身免疫功能,预防败血症的发生。治疗需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早期康复。因为不管是神秘的还是临床的由于乳腺炎的病因和病因复杂,在生产实践中,应做好奶牛生产的预防和护理工作,减少乳腺炎的发生,临床治疗应根据病原学和病原微生物特点,采用靶向药物和治疗方法。目前治疗乳腺炎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5.1在确定一般治疗

的病原体时,应选择针对特定病原体的药物进行肌内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外阴动脉注射和会阴注射阴道静脉注射和乳腺基底部注射[5];之前当病原确定后,或出现高温症状时,可在挤奶后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或呋喃类药物进行乳房或肌肉注射,配合乳房按摩或热敷治疗(

5.2治疗(

兽医称之为乳糜肿大,乳黄、乳痈。多为浊气郁结,经络不通所致。治疗以清热解毒、消肿化瘀为主。许多中草药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根据现有的报道,许多单一的中草药,如仙人掌、青蒿素等吴不留行、黄芪等;鱼腥草、蒲公英注射液、毛白杨提取物等中药有效成分或提取物,以及消黄散、瓜蒌散、仙方火明饮等中药方剂对奶牛乳腺炎有良好的防治作用,甚至可以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2](

5.3激光疗法

用He-Ne或二氧化碳激光机照射病乳的中点或交叉巢,照射距离30~40cm,时间约10分钟,一个疗程为3天[5-6](

5.4基因治疗

是利用生产的疫苗对奶牛乳腺炎进行干预他是基因工程的基础。其作用机制是将基因工程药物注射到奶牛乳腺组织中,刺激乳腺细胞表达和分泌重组人溶菌酶,对奶牛乳腺炎

的治疗具有可靠和持久的疗效。奶牛乳腺炎的防治应以奶牛乳腺炎

的复杂性为基础。E26)乳腺炎的防治应结合奶牛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一套适合奶牛自身的乳腺炎防治的有效方法,以保证奶牛的健康,提高奶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可持续、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乳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由(养殖信息网)栏目整理发布:http://www.yangzhixinxi.com     养殖网     养殖项目

养殖新闻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养殖交易信息
养殖百科 查看更多
养殖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