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青海省气候中心分析,2009年长江源区降水持续增加,降水量和入河量均达到历史极值。适宜的水热条件使大部分地区草地提前变绿,干黄期推迟。牧草有效生长季的生长有利于生态恢复和改善,也为长江下游地区的供水提供了保障(
2009年长江源区年降水量为384.0~554.4mm,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呈u内文。除五道梁外,其他地区降水量均在400毫米以上。与常年同期相比,长江源区降水偏多20%~80%,小唐古拉山区的五道梁河和沱沱河增幅最为明显,分别增加50%和80%。全区年平均降水量549.4mm,比常年同期偏多40%,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一,据长江源区芝门达水文站监测,2009年平均流量775.0m3/s,是同期的两倍,这是一个异常多雨的年份长江源区降水量的持续增加,使得长江源区河流径流量迅速增加。近年来,经过国家和青海省政府的大力治理,长江源区植被得到明显恢复,抑制了沙漠化进程,对长江下游地区的供水也十分有利